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四篇文章”,堅持基層要什么就干什么,工作缺什么就補什么,人民想什么就做什么,強化治理過程中的群眾主體地位,真正把基層治理主動權交給群眾,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一、堅持“黨建領航”,做好服務“大文章”。建強治理“紅色主軸”,以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為核心,以群眾需求為工作重點,聚焦黨建業務再細化、服務精度再提升,建設功能完善、辦事高效、群眾滿意的黨群陣地。推進業務智能化,全面整合社保、醫保、退役軍人等事務“一張網”,開展好宣傳好線下咨詢、受理、代辦、幫辦等便捷服務,群眾訴求只跑一次、一次辦妥,服務基層的“最后一公里”持續暢通。著力破解“干部干群眾看”、“投喂式幫扶”等現象,干部入戶制度具體化、常態化,節假日組織慰問困難群體,落實“一老一小”上門保障,推動聯系服務群眾取得明顯成效。
二、堅持“同頻共振”,做好民意“實文章”。要持續深化基層治理網格制,以基層黨組織為主力,組織黨員、網格員、小組長等基層力量共同參與,健全“1 N”民意采集機制,結合走訪調研、信息采集等工作“化整為零”走基層搞調研,通過院壩會、民意調查等多種形式,讓老百姓板凳上面講道理、心平氣和提訴求,全方位匯集群眾心聲。群眾有急事現場辦、馬上辦,一時難以解決的事項,再按照“定網、定人、定責”的原則,由黨員干部帶頭研判,抓好落實,確保件件有人管、事事有回聲,群眾滿意再收官,以真情實意回應群眾訴求。
三、堅持“快人一步”,做好改革“新文章”。用好改革“快車道”,創新“雙軌并行”基層治理模式。一條“軌道”致力于推動“互聯網 基層治理”走深走實,通過靈活運用大數據、政務APP等渠道,暢通基層治理智慧平臺運行,“一站式”集成信息共享、問題預警、決策支持等功能,提高治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另一“軌道”旨在創新治理形式,用好鄉風文明積分制、村規民約“紅黑榜”等制度,設立“老馬工作室”、公益服務崗等點位,長期開展產業大戶、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等典型評選,讓好的人物站出來、好的事例曬出來,傳承好發揚好優秀家風民風鄉風;強化微信圈群、“村村通”喇叭、公示欄等宣傳資源運用,不間斷推送地區發展、紅色故事、文旅宣傳等“正能量”,引導群眾向好向善,營造政通人和、鄰里友善的整體氛圍。
四、堅持“靶向發力”,做好問題“改文章”。要強化問題導向,針對治理過程中群眾反饋的痛點、難點、堵點,建好問題、責任、整改“三張清單”,落實“一問題一方案、一方案一責任人”,定期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實現工作閉環,強化跟蹤問效。要將群眾答不答應、滿不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整改過程面向群眾公開透明,整改結果交由群眾集中評議,對于整改不徹底、執行不到位等情況予以通報、督促落實,推動信訪矛盾、占地糾紛等基層治理難點得到妥善解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