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無意間翻到了這位姐姐的朋友圈。從2月28日抵達埃及的第一天起,她每天都在認真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征得我的同意,我將她轉發到這里,供大家嘗試。”去埃及旅行”。
進入埃及
第一天。
上午10點從成都起飛,經過10個小時的飛行抵達開羅(時差6個小時,埃及時間下午2點)。我來到這里是為了埃及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對開羅的第一印象卻給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當我從機場進入開羅老城時,灰蒙蒙的天空和道路兩旁參差不齊、破舊的房屋刺痛了我的眼睛。這真是一個“失落的文明”。車子經過開羅著名的“死亡谷”,這里是墓地和貧民窟區。因為沒有錢蓋房子,只能和死人一起生活。我感到非常難過。我實在吃不慣阿拉伯食物。
進入埃及
第2天。
獅身人面像忠誠地守護著第三位法老4500年。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無愧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親眼目睹它們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目光飛越7000多年,揭開埃及古代文明的秘密。埃及博物館 - 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 2小時聽、看、拍、欣賞精彩的古埃及文物。 7500多年的歷史(7500年前在埃及發現的象形文字圖案)都濃縮在這里。由于館藏了大量法老時期的文物,埃及人也習慣性地稱其為“法老博物館”。這里收藏的文物超過30萬件,但展出的只有6.3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博物館內有50多個陳列室。
位于金字塔附近、耗資 10 億美元的埃及新博物館計劃在三個月內開放。由于開業日期一再推遲,能否如期開業還是個未知數。
進入埃及
第三天。
開羅五星級酒店2天:M?-
穿過城市,尼羅河兩岸的建筑掠過,開羅最高的建筑埃及塔依稀可見。 12點,搭乘國內航班飛往埃及最南端城市阿斯旺。
阿斯旺大壩,現代埃及的驕傲,雖然不能與中國的三峽大壩相提并論,但它也是當時世界和埃及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導游介紹了世界第三大壩、中國的三峽、巴西的大壩。)
祝你一生平安。菲萊神廟——尼羅河上的瑰寶。菲萊神廟矗立在尼羅河的一座小島上。乘坐努比亞人駕駛的小船,需要一刻鐘的時間才能到達島上,才能一睹她的真容。它已有2300年的歷史,供奉著愛神伊希斯。它是古埃及保存最完好的托勒密神廟,也是尼羅河上建造的少數神廟之一。 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寺廟。世界文化遺產。菲萊神廟包含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后的象形文字銘文和一些生動的浮雕。它的建筑也融合了法老時代和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風格。
進入埃及
第四天。
今天凌晨4點起床,4點30分集合。汽車一一通過安檢,進入撒哈拉沙漠無人居住的土地。
阿布辛貝神廟——世界文化遺產,太陽節奇觀。這是埃及除了金字塔之外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古跡。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這座大型石窟寺廟。已有3300年的歷史。據說這個名字來源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阿布辛貝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公里處,納賽爾湖西岸。要想看到它,就有點困難了。途中要穿越撒哈拉沙漠無人居住的土地,來回需要近8個小時的車程。這次旅行非常值得!
此外,這座寺廟還因一種近乎奇跡的現象而聞名,這就是太陽節奇觀。我希望我能有機會去參觀一下。
哈索爾神廟——一座因愛而建的神廟。也被稱為小阿布辛貝神廟。拉美西斯二世為他心愛的王后奈菲爾塔麗建造的神廟。這座寺廟較小,也是雕刻在懸崖斜坡上的。距離阿布辛貝神廟 50 米。阿布辛貝神廟中有對她的描述:“陽光為她閃耀(奈菲爾塔利)”。任何看過這座寺廟的人都會稱贊這對年輕夫婦的美好而忠誠的關系。
從早上游輪出發到返回游輪,整整10個小時。回來的路上,我們偶然發現了。
翁波島獨特的雙神廟 - 老鷹神廟(荷魯斯)和鱷魚神廟(索貝克)。參觀完雙神廟后,3000年前精美的浮雕和埃及人的醫學、天文成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包含埃及和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日歷浮雕——太陽歷。你可以看到埃及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每個日期都對應著當天應該向神靈獻上的禮物。難以置信,他們是外星人嗎?這里還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水文觀測站——寺廟內的水位測量井,與尼羅河相連。
進入埃及
第五天。
今天早上5點30分坐馬車去了荷魯斯神廟,有機會看了一眼埃德夫這座城市,這個城市和印度的瓦拉納西有些相似。
游輪穿過尼羅河上的埃德富斯納船閘。
埃德富神廟——鷹神荷魯斯神廟。埃及第二大寺廟,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寺廟。也是唯一保留屋頂的寺廟,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它是供奉鷹神荷魯斯的神廟,也用于祭祀。神廟的內墻上還刻滿了大量的象形文字,記錄了法老的豐功偉績,也反映了他臣民的生活細節。它們的數量是所有埃及寺廟中最多的。大廳最里面的房間里是運送荷魯斯的太陽船(復制品,原件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寺內柱殿兩側均有通往寺頂的通道。樓梯的墻壁上刻有慶祝新年的場景——在古埃及的元旦,祭司們會抬著荷魯斯的雕像到神廟的頂部。讓他的靈魂吸收太陽的能量。
進入埃及
第六天。
清晨,如果你還沒起床,你可以選擇在盧克索乘坐熱氣球醒來。在埃及這個千年古國乘坐熱氣球,可以看到尼羅河上空的日出,兩岸的綠洲,還有宏偉的古埃及法老神廟。沙漠中的帝王谷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卡納克神廟:埃及最大的神廟。這就是電影《尼羅河慘案》中巨石落下的寺廟。也就是說,這座有4000年歷史的寺廟花了2000年才建成。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這是埃及人常說的一句話。
盧克索神廟——宮殿之城(阿拉伯語),也是本次埃及之行參觀的最后一座寺廟。
進入埃及
第七天。
紅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海水。游泳、浮潛、釣魚、拍照。完美的體驗。紅海確實是大自然的精美禮物。它清澈、藍色、無污染。堪稱玻璃海,可與中國西沙群島的海水媲美。透明的海水下,有色彩斑斕的珊瑚和數量眾多、珍稀的海洋生物。
紅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沙漠。參觀貝都部落。當我們到達時,女主人為我們烤了大餅,非常美味。這里的居民大多靠出售手工編織的駝毛地毯來維持生計。部落里只生長著一棵樹,也是唯一見到的綠色植物。唯一的水井和一座清真寺。駱駝被貝都因人視為生命,一切生命來源都來自于駱駝。奶、肉、勞動工具……
孩子們上學并由部落酋長教導。貝都因人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當他們長大后,有些人會去外面上學,但這種情況很少。部落仍然沒有電,晚上仍然使用蠟燭。沒有通訊工具,駱駝被留在家里2-3個月,與家人沒有聯系。為了改善貝都因人的生活空間,埃及政府將這些部落設置在距離城市較近的地方作為旅游景點(這個部落距離我們入住的紅海酒店約40公里)。該部落位于撒哈拉沙漠的無人區,沒有財產。這些食物都是從幾十公里外的城市采購的。部落里的房屋都是用石墻建造的,周圍都是蘆葦。為了方便游客,還修建了抽水馬桶。可能是因為這里中國游客太多,廁所的墻上寫著“男女”的字樣。詢問當地導游后,廁所的化糞池如果滿了就會用卡車運走。當地人的環保意識很強,在撒哈拉沙漠里看到了垃圾桶。今天進沙漠的路上,我們遇到了沙塵暴。
埃及當地導游(中文名叫王力,畢業于開羅大學中文系,學過兩年考古學)因為經常給游客拍照,所以掌握了在沙漠拍照的技巧,知道在哪里才能拍出好的照片效果。
這3張照片是導游拍的,團員覺得比較好。
進入埃及
第八天。
告別上古諸神的夢幻境界,回歸眾生的煙火生活。
卡利利市場:進入一千零一夜的神奇世界。這里是淘寶圣地,也是開羅乃至埃及最著名的露天市場。是體驗復古阿拉伯風情的必去之地。哈利利市場據說是中東最古老的露天市場之一。至今仍保持著700年歷史的氣息。中世紀的北非。幾乎所有的旅游紀念品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熱情的商販、吵鬧的討價還價、香料的香味、琳瑯滿目的小玩意兒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購物時一定要貨比三家,勇于砍價。不過,市場上的很多小商品其實都是中國制造的,而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開羅分店。
愛資哈爾清真寺已有1000年的歷史。 Al-Azhar 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輝煌。因此,后人也稱這座清真寺為埃及的陽光。也有人認為愛資哈爾是伊斯蘭教對法蒂瑪的尊稱。
擁有300年歷史的侯賽因清真寺。
進入埃及
第九天。
“新娘長存,新郎永不再來”,亞歷山大見證了克利奧帕特拉與羅馬皇帝的愛情故事。
龐貝柱 - 亞歷山大的象征。埃及最高的石柱。龐貝石柱,又稱騎士柱,是一座27米高的粉紅色阿斯旺花崗巖石柱。它建于公元一世紀左右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時期,由一整塊花崗巖雕刻而成。
亞歷山大新圖書館是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圖書館,整個建設工程耗資約65億美元,歷時近7年。今年是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分館成立20周年。埃及歷史上的焚書事件——亞歷山大古圖書館被毀。亞歷山大古圖書館曾經是人類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太陽。它與亞歷山大燈塔一起,是亞歷山大成就的最高代表。今天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矗立在前托勒密王朝圖書館的舊址上,俯瞰地中海的哈塞爾湖灣。令人驚嘆的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雅圖主體建筑都像夕陽西下,象征著照耀世界的文化之光。
一百多年前建造的有軌電車至今仍在使用;雙層巴士的紅色外殼在中間和后方的陽光照射下非常耀眼。滿街的出租車都是前蘇聯生產的拉達車,都是檸檬黃色的。既醒目又好看,涂著各種圖案和顏色的誘人彈跳車真方便。他們可以隨時停下來,在狹窄的道路上迂回奔跑。各種車輛并駕齊驅,帶來的后果就是整個城市一片混亂。交通堵塞。
由于亞歷山大與希臘、羅馬時代有著悠久的聯系,其風格與埃及首都開羅等沙漠城市的中東風格完全不同。城市的建筑特色具有濃郁的歐陸風格。因為面朝地中海,夏天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沒有撒哈拉沙漠的酷暑,藍天、碧水、綠樹,清爽干凈的特點,被譽為“地中海新娘”。公元13世紀,中國南宋地理學家趙汝適根據水手們的所見描述了亞歷山大燈塔:“海岸上建起了一座大塔……塔高200英尺,可四匹馬拉上去……上下可容納兩萬人“防守出戰,上面有一面巨大的鏡子,從文獻中我們可以想象,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對她的預測。
進入埃及
第 10 天。
薩拉丁城堡:埃及之旅的最后一站。它已有850年的歷史,印在埃及100英鎊紙幣上。由此可見其重要價值。帶領埃及擺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獨立的埃及現代化之父穆罕默德·阿里于1848年病逝,葬于寺廟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