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8日至10月31日將是韓國最大的旅游購物節。這個節日對今年韓國的旅游業至關重要。然而,“薩德”事件和半島問題正在摧毀韓國旅游業。
以韓國明洞為例。自今年3月以來,這里的中國游客數量開始大幅減少,直至中國游客成為稀有動物,而大量依靠中國游客維持生計的商家也面臨著下降70%的嚴重危機在銷售中。而且,不僅是中國游客,其他國家的游客也開始撤離韓國。
那么,中國游客的大規模撤退會對韓國旅游業產生哪些影響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從以下三個專業角度來洞察。
從購物節開始,2017年韓國旅游將失去高潮
購物節可以說是一個地區旅游業的高潮。此時旅游業的興衰,往往決定了一年旅游業的興衰。一個好的購物節是決定全年游客和收入上升曲線的高潮點。高潮點越高,旅游量和收入的上升曲線越容易上升。高潮點越低,旅游量和收入的上升曲線越容易下降。
韓國人顯然已經意識到韓國旅游購物節的重要性。今年的韓國旅游購物節還是很前衛的。韓國人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了一個購物空間。消費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隨時購物,無人機會將購買的商品送到家門口。同時,還推出了史上最高折扣,希望能挽回決定不走的中國游客的心。然而,面對游客銳減,這一做法依然收效甚微。韓國旅游購物節高潮的消失,意味著韓國全年游客數量和收入的下降將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結果。
切斷跟團游渠道,韓國旅游業底線受到打擊
商業區是旅游業發展的支撐。大量的購物活動發生在商業街場景中。因此,它是旅游產業變現的一個重大節點。尤其是對于海外游客來說,商業街本身就非常多元化。與國內游客不同,國內游客可能不會把商業街視為風景,但海外游客卻非常敏感。對他們來說,異國風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然而今年,韓國的商圈卻發生了突變。中國游客的大量撤退,導致這里的老板連房租都交不起。
團體游客是非常重要的購物群體,尤其是在韓國。大多數中國人還是更喜歡跟團出國旅游。畢竟在國外,跟團游比自由行更安全。兩國政治摩擦后,跟團游是反應最快的。許多機構將韓國旅游產品下架,從而堵住了渠道端的客源。雖然自助游受渠道限制較少,但不少自助游游客甚至買了票就出去了。但自由行游客畢竟難以支撐旅游商圈的繁榮。對于海外目的地尤其如此。即使在中國,很多非常賺錢的景區也是靠團體游客支撐的。因此,在當下自助游時代,跟團游客的價值不容輕易忽視,因為跟團游客不僅能帶來大規模的變現,還能營造景區繁榮的氛圍,這是自助游客難以實現的。
針對單一產業布局的弱點,為韓國旅游業敲響了警鐘。
由于供給側問題,中國游客的國內消費大部分轉移到了韓國。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旅游業本身。旅游只是一種形式,本質上是消費溢出。因此,韓國應該認識到,這種消費溢出可能只是特定階段的產物,不能依賴于這種消費溢出。一旦中國供給側完成產業升級,涌向韓國的消費者數量將會大幅減少。這次中國游客的撤退只是因為政治事件,而且可能是短暫的。未來,隨著中國產業升級,中國游客的退卻或將成為常態。
當然,那些不只是為了購物,而是為了休閑度假的游客還會存在,但瘋狂購物的游客必然會減少。這一點從日本游客身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到韓國購物的次數較少,因為雙方產業能力相近,產品質量相差不大,不需要消費溢出。韓國人仍然過度依賴中國游客。大量的服務設施都是為了適應中國游客的習慣而設計的,包括標識系統和解說系統,都是中文的。還為中國游客打造了很多旅游產品。
韓國很多導游和商店工作人員也能說流利的中文。這種嚴重依賴中國游客的旅游布局和公共服務布局會給韓國旅游業埋下隱患,而此次薩德事件只是一個小小的警示。
《近期熱點文章,點擊鏈接閱讀》
Ⅰ
二.
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