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中對青年的寄語是這樣說的: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如何做好選調工作,首先要做到從“紙上得來終覺淺”到“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層轉變。
以上下求索、行之不輟燃旺“信仰之火”。要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什么是信仰?信仰體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 “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及中國特色主義新時代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正是一代代前輩們始終心懷信仰、砥礪前行,才會一步步走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漫漫征程。作為一名黨員,要不斷學習前輩們的精神和經驗,時常剖析反省自己,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永遠信黨愛黨為黨,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實現個人價值。
以不怕考驗、擔責于身燃旺“奮斗之火”。要做到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在上個月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中,這些都在奧運健兒身上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頂著生理期第一天的不適感,拖著麻木的右半身拼下200米蝶泳銅牌的張雨霏;“我很累,但我還可以為國再打3個小時”歷經苦戰最終斬獲女單金牌的鄭欽文;逆風咬牙死磕、抗住奪冠重任的樊振東等等,他們無一不是艱苦訓練、不怕磨難,用自己的一次次成績彰顯出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正如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在香港的演講中所說“胸前的國旗永遠大于背后的姓名。如果說自己的名字意味著一種光榮,那么國旗則代表著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值得我們付出一切去捍衛戰斗。”百舸爭流之時,奮楫者方能領航前行;千帆競發之際,勇者進擊方能脫穎而出。作為一名青年基層工作者,我們更應肩負起屬于自己的擔當與責任,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因為年輕,可以有不斷試錯的機會;因為年輕,更需要通過不斷地試錯去積累經驗。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直面考驗,才會船到橋頭自然直;只有不斷進取,才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以愛崗敬業、盡心奉獻燃旺“初心之火”。要做到有一分熱,發一份光。初心,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在生活中一言一行展現的態度,是“立愚公移山之志,劈山飲水為人民”的老支書黃大發在懸崖上一撇一捺寫下的承諾;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放繩工李培生在黃山上一點一滴踐行的精神。作為一名選調生,要以實踐為師、以人民為師,為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要認識到駐村工作不僅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要多下功夫將每一項復雜的工作化解于無形,將每一項簡單的工作落到實處,在工作中不斷增長才干;更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要有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識,要能夠恪守初心,明白“我是誰、服務誰”,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初心使命。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大同村 程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