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市位于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與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地帶。阜新歷史文化悠久。因出土了世界第一玉、中國第一龍,被譽為“玉龍之鄉、文明之始”。阜新是契丹民族的搖籃,武當宗師張三豐的故鄉,藏傳佛教東部傳播中心。你知道遼寧阜新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點嗎?下面漢坡口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阜新一日游必去的景點。
1. 瑞應寺
瑞應寺被蒙古族稱為“葛根”,俗稱佛寺。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道光年間,該寺達到鼎盛時期。康熙皇帝為其題名,并贈瑞應寺匾額,匾額刻有滿、蒙、藏、漢文字。他還尊稱瑞應寺第一任活佛桑丹桑布為“東清蒙古老佛”。瑞應寺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應寺建筑呈南北向排列,中心突出,兩側相輔相成。看來優先事項是明確且協調的。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形式,有一定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滿、蒙、藏、漢四種語言融為一體的藏傳佛教寺廟的建筑風格。大雄寶殿外有四大扎倉、德丹卻靈。大雄寶殿周圍的寺廟依東、西、南、北的山頂或山坡而建,形成內外相互輝映的對稱格局。寺外有一條6公里長的環寺路。路邊矗立著萬尊石佛,素有“繞寺路萬佛”之稱。通往寺廟的每條道路上以及附近的山上,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石佛像。瑞應寺堪稱佛教圣地。
2. 海棠山
海棠山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坂鎮。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十大優秀風景名勝區之一。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刊文稱贊其為“國家文化瑰寶”。是集自然風光、宗教文化、民俗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海棠山風景區位于阜新市東南22公里處。是東北三大名山之一的夷吾鹿山后端主峰。海棠山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區。春天,滿山杜鵑花、櫻桃花、杏花盛開。夏季,這里涼爽清靜,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季游覽海棠山,滿山紅葉,一派秋意。它非常美麗;而冬天的白雪皚皚的景色又讓人仿佛置身仙境。
3. 烏蘭木圖山
扶蒙縣八家子鄉烏蘭木圖山,早年稱阿里木圖山。這兩個名字都是蒙古語的音譯。前者中文譯為“山上紅樹”,后者譯為“山上梨樹”。烏蘭木圖山因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最高的山峰,也是遼寧省第二高的山峰。主峰海拔830米,面積120平方公里。屬于努魯爾虎山遺跡。
山上部以天然次生灌木為主,山腹地以人工松林為主,盛產五味子、知母等中藥材,還有木松、白蘑菇等。山上有天梯寺、槍手寺古寺遺址。站在主峰上遠遠望去,處處都是美麗的圖畫。仔細一看,可見十八座高聳的山頭,巖壁陡峭,谷深幽深,峰巒形態各異。有的如萬年城墻,有的如摩天大樓,有的險峻如華山,有的雄偉如泰山。移至。
4. 察海遺址
察海遺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察海村西南2.5公里處的向陽扇臺上。它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7000年)人類聚居遺址,面積30000平方米。
1982年,察海遺址被發現。 1986年至1994年,對察海遺址進行了7次正式發掘,出土房屋遺址55處,灰坑、墓室57處,墓葬13座及大量墓室、灰坑等遺址,并出土大量陶器。文物種類達數千種,有石器、玉器、豬骨、農作物碳化物等,具有重要的人文、科學、歷史和學術研究價值。
5. 張古臺沙地森林公園
張古臺沙林公園位于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張古臺鎮。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沙林公園。是沙漠奇觀與人工森林巧妙結合的生態景觀。始建于1950年代,總面積11341公頃,百米沙層上種植的數萬公頃人造林堪稱世界奇跡。古莎科教片《綠色夢想》、《綠色呼喚》、電視劇《沙漠奇緣》均在此拍攝。
日本巖琉璃畫制作公司拍攝的《綠色長城》被列入“世界之最”電視劇。在茫茫森林中,您可以享受沙湖浴、森林浴、日光浴,采摘紅、黃、草蘑菇,在沙生態園采摘綠色農產品,品嘗當地美食,感受自然野趣。
6. 圣經圣殿
圣經寺,蒙古喇嘛教寺廟。位于彰武縣東北部百花里大寺家子鄉扎蘭營子村。東北與康平為鄰,東南與法庫為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它坐落在龜山的山脊上,周圍有八座山。
門內建有翻經閣和關帝廟。大雄寶殿后面有大佛殿和白塔。大殿左右兩側設有齋房。建筑群內還設有活佛和喇嘛房屋。主殿內的彩畫是圣經圣殿的重要遺跡。繪畫種類有肖像畫、書畫、禮器、吉祥物、宗教畫、裝飾畫等150余件。雖然這幅畫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但色彩依然十分鮮艷,這是遼寧維江寺所獨有的。
7. 摩崖造像
海棠山位于遼寧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山上摩崖造像和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普安寺遺址,是“中國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的現存代表”。共有摩崖造像260余尊。據說,佛像上的染料是用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制成的,讓人回想起悠久的歷史,并與設計者和雕刻藝術工匠產生了豐富的聯想。
海棠山上的摩崖造像,神態各異。有的面帶微笑,眼神慈祥;有的眼神憤怒,威嚴。在眾多的佛像中,以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彌勒佛、紅綠丹、金剛大力士、歡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頭六佛等佛像為代表。武裝佛、阿修羅。其中,藏傳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雕像雕刻在一塊高大的凸起巖石上,格外引人注目。此外,還有藏傳佛教佛像,因此海棠山也被譽為藏傳佛教摩崖造像藝術名山。
8. 阜新萬人坑礦工紀念館
阜新亂葬坑礦工紀念館占地150平方米。位于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南山。建于1940年4月,是日偽統治時期埋葬死去的礦工和反抗暴力的青年工人的墓地。礦工犯下的滔天罪行鐵證如山。
阜新亂葬崗礦工紀念館是遼寧阜新紅色旅游必去的景點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和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阜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9. 關山風景區
關山是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巴鎮車心村著名的旅游勝地。關山位于大巴鎮后面。關山主峰海拔439.4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位于大巴、沙沙、趙蘇溝三鎮交界處。 2012年整修建成景區。景區內有成吉思汗廟、墊江臺、關帝廟等景點。
關山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東35公里處,達巴、沙拉、趙蘇溝三鎮交界處。海拔439.4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關山位于東北三大名山之一的夷吾鹿山最北端,森林覆蓋率達80%。它以紫煙、綠云、蒸云的秀美山色和獨特的天然原始森林而聞名。關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元代的成吉思汗宗祠,唐代的墊江臺、迎嬰寺、牌樓寺、敖包殿寺,遼代的蕭氏宗族墓葬等。
10. 鬧德海水庫
鬧德海水庫位于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西北部的流河中游,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與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之間。西北向東南狹長,故有“一壩連兩省”之稱。因水庫東側的鬧得海村而得名。這個名字來源于蒙古語“敖濤浩”(白沙灣子)的音譯。柳河上游源頭的三個支流的水都流入水庫西北部的懸崖和峽谷。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深達194.5米的大峽谷。峽谷兩岸巖石嶙峋,參差不齊,巖石間隙長滿了山紅、山榆和不知名的雜樹、山花。春夏兩岸樹木茂盛,野花競相開放;秋天,山里的紅色果子成熟了,點綴著紅光,山榆的葉子紅如霜后的血,賞心悅目,沁人心脾。站在壩頂,沿著峽谷向北望去,遠處沙丘連綿起伏,點綴著簇簇綠色,人工林欣欣向榮。這就是素有“八百里海”之稱的科爾沁沙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