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在新階段、新任務和新環境下,地方招商引資在明確具體任務、強化動力、吸引外資以及模式創新等方面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需要當地政府勇于開拓,積極應對。
為避免招商引資區域同質化,通過血拼政策造成財政負擔、資源浪費,我認為關鍵在于精準度、匹配性以及長遠期收益,最終衡量成敗的尺度還是群眾是否從中收益。在這種情況下,項目招引地區的資源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劣之分,而再小的項目和企業,只要與本地發展所需契合,就是“潛力股”,就值得大力去爭取。因此,各地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結合本地產業規劃、區位、資源等要素條件,找準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培育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業、企業和產品。在把握高質量發展大方向和本地區階段性目標下,明確招商引資的具體任務,首先要充分理解高質量發展任務的內涵,認清現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和目標;其次要理清本地區比較優勢、產業基礎、產業鏈關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具體情況,找準本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定位;根據新任務、新目標,確定本地區的階段性目標和細分任務,并依此確定招商引資的方向和任務。
然而自從新冠疫情平穩轉段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新形勢,如果守株待兔等企業自己上門,肯定會延誤發展時機。今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持續深入實施2024年全省產業大招商方案和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焦“四新”“四化”和富礦精開、“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持續優化我省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因此,要發揮比較優勢,還要善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可能為可能,在政策紅利減弱的情況下,需要創造一些新優勢,形成綜合區位優勢。下一步,或許思路還可以再打開一些:黎平縣是粵港澳“大灣區”入黔第一站,也是成渝經濟圈融入南下融入粵港“大灣區”的重要支點,既可以發揮“過渡帶”的優勢集聚資源,又可以發揮“結合部”的優勢擴大聯通,吃上“珠三角的飯”,區位優勢完全可以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勝勢,要奮力跑進招商引資的大環境中,實現產業、企業、項目的新突破,推動全縣上下實現借力發展、優勢互補,定能開創出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