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瑞琪 王欣怡 劉芊芊
排版/王欣怡
它是全球最知名的旅游指南出版商,其系列旅游指南被譽為“旅游圣經”。其旅行專家每年都會發布一份Best in list,列出明年最值得去的地方,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明年旅行計劃的靈感。
10月底,全球最大的私人旅游指南《》公布了2019年最佳旅游城市,深圳作為唯一入選的中國城市排名第二。
圖為官網截圖
然而,這樣的選擇并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就連很多當地人都忍不住問:“深圳有什么好玩的?”在豆瓣的相關討論帖下,點贊數最多的五個回復均表示疑惑和不解,比如“深圳有什么好玩的?” “深圳有什么旅游景點嗎???”。
圖為豆瓣截圖
深圳真的沒什么好玩的嗎?
01
“創造的城市”及其人造景點
上世紀末,國內經濟不發達時,旅游市場仍以海外游客為主。毗鄰香港的地理位置為深圳帶來了大量入境游客。
然而,龐大的游客數量并沒有帶來成比例的外匯收入。從1989年、1999年、2009年、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市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數據可以看出,歷年,深圳入境旅游人數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但旅游外匯收入始終墊底,平均停留時間也最低。
圖為1989年、1999年、2009年、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接待入境游客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情況級統計。
深圳市導游協會副會長金斌1990年來到深圳從事導游工作。當時,金斌會把從香港抵達的海外游客送上車,然后送他們到深圳或廣州。機場,然后飛往全國各地。對于長期欣賞中國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海外游客來說,深圳只是一個可以節省交通費用的中轉地,并沒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們停留。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么入境游客數量多、旅游外匯收入高。出現了時間短、停留時間短的尷尬局面。
深圳旅游業發展之初,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座港口城市和改革開放的試驗場。然而,這種吸引力并沒有持續多久。直到1989年,深圳無處可去的局面才得到改變。中國首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誕生于深圳灣之濱的華僑城。 “走進歷史,一日游中國”,正式開業第一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9個月收回全部投資,轟動中國旅游業,引發了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主題公園。建設熱潮。
金斌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年,他的師兄接待了一群香港報社的讀者,乘坐一百輛巴士前往錦繡中華。 “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主題公園是什么樣的,幾乎每個人都想來看看。”
圖為劉倩倩在世界之窗廣場拍攝
隨后,在這座“造化之城”中,無數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與此同時,憑借先行者的大膽想象和開拓精神,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等主題公園開業。它們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平均每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深圳當之無愧地成為“主題公園之都”。當你問深圳有什么好玩的時候,相信你聽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的名字。時至今日,它們仍然是很多人對深圳旅游的第一印象。
但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作為中國最早的主題公園之一,他們必須面對老齡化的致命挑戰。近年來,不僅是深圳的主題公園,全國大部分主題公園的游客數量和門票收入都出現了逐年下降的情況。
數據來源:華僑城企業債跟蹤評級報告、意見指數編制
多年從事旅游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鐸忠表示:“主題公園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主題公園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作為運營商,我們只能盡力延長它的生命周期。”
他認為主題公園最重要的是主題內容。內容必須不斷更新才能有吸引力。然而像世界之窗、民俗村這樣十幾年不變的主題公園,同質化現象嚴重,所以吸引力自然是越來越弱,而且大部分的主題公園深圳屬于參觀式,游客的參與感和融入感不強。
02
除了主題公園,深圳還有什么?
這座由拓荒者一磚一瓦建成的城市,難道只有“人造”的景點嗎?并不真地。深圳,中國南方沿海城市,氣候溫和宜人。深圳海域遼闊,連接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線總長260公里。擁有大梅沙、小梅沙、西沖、橘釣沙等著名海灘,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深圳灣紅樹林、梧桐山郊野公園、內伶仃島等自然生態保護區。
張鐸忠教授認為,深圳東部沿海旅游度假資源仍有很大開發潛力。但東部海濱旅游資源建設規模小、建設倉促、缺乏統一規劃和保護措施。同時,深圳還有很多旅游資源尚未開發。
圖為深圳西涌劉瑞琪拍攝
“其實我覺得深圳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因為我們不能把旅游資源狹隘地理解為景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凡是能夠承載游客、吸引游客的事物,我們都看重。 “這叫旅游資源。”金斌說,“旅游的內涵一定是文化。”沒有內涵就沒有辦法發展旅游業。”
四十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是一座沒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嗎?金斌不這么認為。從事導游行業多年的他認為,深圳是對外地人最寬容、最友好的城市。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加上其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開放、包容、創新。深圳包容的胸懷、開放的態度,讓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在這里相遇、碰撞、交融。科學、文化、藝術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上才能更好地發展。
2008年12月7日,深圳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第六個“設計城市”,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獲此榮譽稱號的城市。
圖為樂隊劉芊芊在梧桐峰演唱
》》在深圳上榜理由中也提到:“層出不窮的新設計和科技創新,吸引了大量創意人士涌向這座與中國大陸和香港隔海相望的城市。這里曾被視為香港這個廉價的城市現在擁有蓬勃發展的獨立音樂文化、前衛的咖啡館和許多啤酒吧,以及在廢棄的舊倉庫中煥發活力的新藝術區。”
每日經濟新聞“全球最佳旅游城市”中,深圳為何位居第二?文章中提到,“深圳將文化、藝術、創意融入到整個城市的發展中,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把城市當作一個旅游目的地。”這也是深圳與國內其他旅游城市最大的區別。 ”
圖為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來自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官網。
在深圳,您可以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觀看日本漫畫《》在中國大陸的首次巡展,也可以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欣賞中法歌劇舞詩《大地的女兒》。萬象世界劇院,還可以在華僑城創意園觀看從創意市場帶回一些獨特的手工藝品。
這些景點,或者更恰當地稱為周末郊游的好去處,融入了居民的生活,也是一種旅游資源。如今,大多數熱門旅游景點當地居民和游客之間的關系都比較緊張。但基于這種旅游資源的旅游模式既不會腐蝕當地居民的生活,也不會排斥游客。這是一種良性、健康的旅游模式。 。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需警惕文化的過度工業化。張鐸忠提到:“藝術和文化不能僅僅依靠工業,它必須有非經濟目標,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積累。”
03
旅游 深圳
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會(WTTC)今年最新發布的報告《2018年城市出行和旅游影響》指出,2017年深圳外國游客人數達到115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八、全國第一。也許這些游客數量僅代表入境人數,但也意味著豐富的商機和巨大的產業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出入境城市。機場、港口、鐵路基礎設施齊全,具有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入境旅游集散地的優勢。深圳發展旅游業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而深圳2017年旅游總收入為1485.46億元,廣州旅游總收入是其2.43倍,北京旅游總收入是其3.68倍。來自加州的幼兒園老師小松在談到深圳之行時表示:“北方是最好的!”。
他心目中的中國,和大多數游客一樣,是江南的小橋流水和人民,是西北的大漠和長河落日,是紅墻綠瓦飛檐走壁北京,并不是一座充滿科技的現代化城市。無論經濟數據還是人們的認知,深圳似乎都不是人們心目中最適合旅游的城市。
就像人們一提到“中國硅谷”就會想到深圳,但很少有人知道深圳也是設計之都。深圳的相關產業和文化藝術氛圍還不夠突出和知名度。同時,深圳旅游產業發展定位不夠明確,城市旅游形象不清晰。所以說起深圳旅游,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深圳有什么好玩的?”
當大多數人還關注歷史古跡、自然風光等傳統旅游觀念時,深圳應該確定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金斌認為,基于深圳的旅游資源現狀,深圳并沒有太多的“先天優勢”,但扎實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發展旅游業、全域旅游和“旅游業”的“后天優勢”。 ”是一條適合深圳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圖為劉瑞琪在塘朗山徒步步道拍攝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業發展作出部署環境,走出全域旅游發展新路。
深圳對此也做出了積極回應。 《創建深圳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到,深圳將主要繼續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旅游新項目建設,培育“旅游 ”新業態。
發展全域旅游和“旅游 ”新業態是當前和未來幾年深圳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 “旅游 商業”、“旅游 科技”、“旅游 工業”、“旅游 設計”、“旅游 健康管理”、“旅游 會展”,旅游產業與深圳雄厚的產業基礎融為一體。這些都將成為深圳旅游發展的鮮明特色。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是深圳特色的典型體現。與傳統展館相比,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擁有展覽、公共活動、商店、餐廳等創意生態。參與和互動融為一體,人們可以購物。觀看、玩耍、參與或放松并獲得靈感。自2017年底開業以來,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已舉辦12場高質量展覽,接待觀眾超過百萬人次。
圖為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圖片由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對于全球最佳旅游城市的評選,《》表示:“十個城市已準備好捕捉游客的想象力。” 2019年,深圳或許能夠憑借其創造力、國際性和包容性,吸引更多游客、激發想象。游客的想象力。在走正確道路的同時,還要加大深圳獨特旅游形象和魅力的宣傳展示。這座世界十大旅游城市的榮譽也許有一天會讓人們不再有一長串的問號,而是真正心服口服。
筆記:
1、10月底,全球最大私人旅游指南《飛機》公布了2019年最佳旅游城市,中國唯一入選城市深圳排名第二。 ——信息來自孤獨星球官網
2、豆瓣相關討論帖下,點贊數最高的5個回復均表示疑惑和不解,比如“深圳有什么好玩的?” “深圳有什么旅游景點嗎???”。 ——來自豆瓣的信息
3、中國第一座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誕生于深圳灣之濱的華僑城。 “走進歷史,一日游中國”,正式開業第一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9個月收回全部投資,轟動中國旅游業,引發了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主題公園。建設熱潮。 ——信息來自華僑城官網
4、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等主題公園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年均接待游客800萬人次。 ——信息來源于華僑城官網旅游度假區介紹
5、深圳是中國南方沿海城市,氣候溫和宜人。深圳海域遼闊,連接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線總長260公里。擁有大梅沙、小梅沙、西沖、橘釣沙等著名海灘,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深圳灣紅樹林、梧桐山郊野公園、內伶仃島等自然生態保護區。 ——信息來源于深圳政府網{-FFFF-FFFF-8953-D}
6、2008年12月7日,深圳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第六個“設計之都”。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獲此榮譽稱號的城市。 。 ——來自深圳經濟特區報的消息
7.《深圳》上榜理由中還提到:“層出不窮的新設計和科技創新,吸引了大量創意人士涌向這座與中國大陸和香港隔江相望的城市。這座城市它曾經被稱為香港的廉價夜生活選擇,現在擁有蓬勃發展的獨立音樂文化、前衛咖啡館和許多啤酒吧,以及在廢棄的舊倉庫中煥發活力的新藝術區。” ——信息來自孤獨星球官方網站。
8、每日經濟新聞“全球最佳旅游城市”中,深圳為何排名第二?文章中提到,“深圳將文化、藝術、創意融入到整個城市的發展中,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把城市當作一個旅游目的地。”這也是深圳與國內其他旅游城市最大的區別。 ”——信息來自秘境網
9、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會(WTTC)今年發布的最新報告《2018年城市出行和旅游影響》指出,2017年深圳外國游客人數達115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八、第一在國內。 ——信息來自useit知識庫
10、深圳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出入境城市。機場、港口、鐵路基礎設施齊全,具有建設中國最大的出入境旅游集散中心的優勢。 ——信息來自中國旅游新聞網
11、2017年,深圳旅游總收入1485.46億元,廣州旅游總收入是其2.43倍,北京旅游總收入是其3.68倍。 ——信息來自深圳商報、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商情報網
12、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作出部署。旅游發展環境,走出全域旅游發展新道路。 。 ——信息來自中國政府網站
13、《創建深圳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到,深圳主要繼續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旅游項目建設,培育“旅游 ”新業態格式。發展全域旅游和“旅游 ”新業態是當前和未來幾年深圳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 “旅游 商業”、“旅游 科技”、“旅游 工業”、“旅游 設計”、“旅游 健康管理”、“旅游 會展”。 ——信息來源于深圳市文化和旅游局旅游促進辦公室《創建深圳市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
14、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自2017年底開業以來,已舉辦高品質展覽12場,接待觀眾超百萬人次。 ——數據由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提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