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青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需要在修為與擔當上有所作為,修好“不戀、不雜、不迎”之心。
既往不戀,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但不沉溺于過去。歷史是一本指導人生的教科書,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智慧與教訓。王陽明言:“思過去事,不思何意圖,徒放心耳。”在回顧歷史時,青年干部不應僅僅沉溺于過去的輝煌或陰影,而是要深入思考其中的意圖與教訓,避免無謂的精神內耗和自我放縱。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國家的歷史,從中汲取革命先輩的智慧,解讀他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從而為當前的工作提供指導。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歷史只是過去的片段,它不能代表現在,更不能預示未來,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用實際行動去創造新的歷史。在工作中,青年干部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時,不妨回顧歷史,看看革命先輩們是如何應對類似問題的,從中找到靈感和啟示。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照搬歷史經驗,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走出一條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道路。
當下不雜,專注于當前任務,保持清晰的頭腦。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青年干部常常需要應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因此,為確保自己不被其他雜念所干擾,保持專注成為執行任務、開展工作時的重要心態。在工作中,青年干部不僅要思考清晰,更要行動果斷,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動搖,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當下不雜”也要求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要有條不紊、分清輕重緩急。在面對緊急任務時,要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果斷采取行動;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要能夠冷靜分析、細致入微地尋找解決方案,做到游刃有余、應對自如。
未來不迎,保持謙遜與敬畏,勇于面對未知。“未來不迎”并非以消極態度應對未來,而是要我們保持謙遜與敬畏之心,勇于面對未知的挑戰。遇事不慌、隨遇而安。作為青年干部,要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但同時也要明白,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化、數字化轉型等社會變革的背景下,青年干部面臨著知識迭代、技能更新、跨文化交流等諸多挑戰。因此,需要保持一種謙遜和敬畏的態度,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同時,也要保持謹慎和理性的態度,在尊重規律、遵循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確保工作能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要多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學習他們如何應對未知和挑戰;此外,也要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需求。
修為與擔當,青年干部的時代使命。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干部,不僅要注重個人修為的提升,更要勇于擔當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要將“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用實際行動去踐行這些理念。在修為方面,要不斷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政治定力和道德品質,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要敢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困難挑戰,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時刻保持一種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廣東省惠來縣惠城鎮人民政府 楊成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