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了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重要性。基層減負不僅是減輕負擔的行動,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治理創新。它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旨在激發基層活力,構建和諧社會,共筑人民的夢想之橋。
精簡程序,糾治文山會海“病灶”。基層減負的核心在于精簡程序,去除繁文縟節,要打破文山會海的束縛,讓基層干部從冗長的會議和堆積如山的文件中解脫出來。想要真正整治“文山會海”問題,就必須要有狠抓落實的勇氣和決心,一方面要真正做到開短會、說短話,充分探索“互聯網+政務”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替代傳統文件和會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到將寫文、開會轉變為寫“實文”、開“要會”,聚焦解決真正的難題,將省下的時間精力更好的用在謀發展辦實事當中。
優化考核,鏟除形式主義“土壤”。基層減負,還需要優化考核體系,摒棄那些繁瑣且形式主義的考核指標,讓考核成為激勵基層干部的內生動力。考核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干部主動作為,將能力強、擔當好、作風優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然而目前個別地區卻總拿考核“突擊”基層,考核指標不僅多而雜且缺乏靈活性,用“一刀切”的標準來評價干部。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各地區就得少一些標準答案的“生搬硬套”,而是以工作實效、民心民意作為參考,真正做到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
建立機制,深挖長效制度“根源”。基層減負不是一時的行動,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制度建設。基層減負工作最怕的就是“風過了無痕,雨過地皮濕”,要想推動基層減負工作常態長效,就必須建立起一套長效機制,堅決防止問題死灰復燃。這就需要逐步完善權責體系,強化系統思維,建立起邊界清晰、權責一致的權力責任清單。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劃清追責問責邊界,明確容錯糾錯情形,最大限度的為想干事、愿干事的基層干部提供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真正為基層干部撐腰鼓勁。
基層減負,是一場關乎基層干部福祉、關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戰役。這需要各級部門共同努力,以實際行動支持基層減負工作,讓每一位基層干部都能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價值,共同筑起連接現實與夢想的堅固橋梁。
(內蒙古五原縣委組織部 陳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