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黎明
快的
快樂的
新年伊始,辭舊迎新
元旦假期一轉眼就結束了
不知道這幾天大家都過得怎么樣呢?
這個假期
我市文化旅游市場運行有哪些亮點?
和文旅君一起來看看吧~
文化和旅游市場總體情況
01
旅客過夜住宿
元旦假期三天,全市納入統計的過夜游客數量為42.5萬人次。
02
A級景區接待情況
115個重點監控景區假期期間共接待游客47.12萬人次。其中,武隆喀斯特旅游區接待游客46457人次;南川金佛山接待游客29480人次;豐都南天湖風景區接待游客15559人次;洪崖洞民俗風情區接待游客30122人次;重慶歡樂谷接待游客30122人次;美心葡萄酒小鎮共接待游客13,196人次。
圖片來源|金佛山旅游
文化和旅游活動發展現狀
01
創新開展文化旅游消費活動
元旦假期期間,冰雪、溫泉旅游成為我市游客的熱門選擇。滑雪、溫泉、游樂園、古鎮等主題景區人氣很高。全市規劃推出70余條旅游線路,并通過發放消費券、折扣等方式促進文化旅游消費。市級專業藝術單位和優秀民間演出團體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提供豐富多彩的精彩文化活動,讓全市人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歡度節日。截至1月2日,共演出51場。演出雜技《魔都·極限歡樂秀》、民族管弦樂等話劇(節目);管兒、都樂坊、索道喜劇、原創喜劇、重慶1949等新型演藝空間帶來的脫口秀節目,相聲專場、喜劇專場、兒童迷你劇等演出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廣泛歡迎和好評。
圖片來源|重慶民族樂團
重慶美術館舉辦“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暨劉伯承同志誕辰130周年書法藝術作品展”。全市43家公共圖書館、41家文化館免費開放,并提供豐富的在線服務。圖書館參觀人次45.73萬人次,在線服務38.81萬次。各區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全市共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125場,參與活動人數20.99萬人。第五屆“記憶中的年味”2022年春節視頻紀實攝影展長壽區“成渝之地·巴蜀情”、江津區“深度學習、實戰應用、實效、奮進未來——在——深入學習宣傳建黨20周年“偉大精神”網上讀書表演活動、南川區“奮發新征程、奉獻新時代”、南川區“幸福生活秀”新年文藝演出志愿服務活動2023年,銅梁區“時代文化傳承”——首屆集體攝影全國巡展等重大群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舉行,吸引6.41萬人次參與。
來源 |重慶美術館
02
文化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豐富多彩
元旦期間,我市博物館精心準備了30余場展覽和活動,歡迎市民來館共慶元旦、迎新春。展覽有《第一風:文物中的梅花意象與寓意》(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智慧植物》(重慶自然博物館)、《百花齊放——“花”主題藏品展》 》(渝北區博物館))等充滿春天氣息的展覽;包括《鏗鏘腳步——大足石刻研究院成立70周年成就展》(大足石刻博物館)、《致敬大師——魯迅先生回顧展》(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追尋清高:清代詩書畫名家與重慶故事》(巴南區博物館、大渡口區博物館)等富有歷史意義的展覽;有“文藝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5周年暨劉伯承同志誕辰130周年書法作品展”(重慶美術館)、“任重道遠——劉伯承同志誕辰130周年美術作品展”聶榮臻元帥手跡”(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楊安公”(楊安公、楊尚昆故居陳列館)等弘揚革命精神的展覽,還有專門為紀念活動準備的活動。親子家庭“慶元旦迎新年”——202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體驗(大渡口區博物館)和新年趣味科普展(銅梁區博物館)另外還有“重慶歷史名人優秀家風與輔導”(重慶歷史名人館官方網站)、“傳承“遺產”——“北碚七面八”四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聯盟直播月”(北碚區博物館公眾號) )等線上展覽和活動,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參觀博物館。目前,全市博物館參觀人數超過 90,300 人次。
2023非遺老字號年貨征集活動已啟動。全市各區縣加快恢復商業勢頭和人氣,活躍節日消費氛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2月30日,涪陵區在美心酒鄉文化中心分店舉辦年味節開幕活動,邀請游客免費品嘗臘八宴。 12月31日,沙坪壩區在三峽廣場舉辦2023年元旦戲劇暨民間藝術專場演出《歌聲笑語迎新年》。現場表演川劇、相聲、評書、快板、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錄制《黃葛樹下龍門陣》元旦故事。展覽在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進行直播;榮昌區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樂購榮昌云賞”榮昌文化旅游新年節專題直播活動,線上銷售榮昌陶藝、麻布等文創產品。 1月1日,江北區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趙氏剪紙”傳承人在明玉真陳列館現場教游客剪紙;大渡口區舉辦“慶元旦迎新年”——202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活動,活動期間邀請公眾現場體驗木刻版畫手工版畫“云木秀”。
來源 |重慶美術館
元旦期間,南岸區開展“2023南岸區迎新春民俗民俗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年畫藝術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展”,組織年畫等非遺活動參加展覽的文化遺產項目;渝北區開展“‘兔’年味道——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短視頻大賽,發動群眾跟隨教程學習烹飪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并拍攝視頻上傳到官方抖音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北碚組織剪紙、布藝等非遺項目傳承人到歇馬鎮開展“2023新風進萬千文明迎新春活動”,讓市民體驗非遺文化傳承技藝;永川區將我們的中國夢和文化融入數萬場活動,向基層送去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和春聯,書法家們現場為群眾書寫祝福和春聯。截至1月2日,各區縣已向公眾捐贈年畫、春聯4萬余張,開展傳統文化體驗展銷活動50余場。 100余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與互動。活動。
03
廣播電視節目主題突出
元旦期間,我市廣播、電視、網絡視聽平臺大力宣傳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重慶衛視《重慶新聞聯播》、《第一眼新聞》、《財經一訊》、重慶新聞頻道《天天630》等節目紛紛推出節日相關新聞報道,營造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元旦,《重慶新聞聯播》報道稱,重慶人民廣場舉行元旦升旗儀式。市委、市政府發布2023年新年賀詞。市領導看望看望節日期間堅守一線的干部職工,檢查調研民生、安全穩定、疫情防控工作、電廠環保等情況。搬遷、頂峰五高速公路、玉溪水利工程、大田灣體育場等重點工程的建設進展,充分體現了全市干部群眾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新的姿態迎接新的一年。看。
《第一眼新聞》、《財經一新聞》推出“臘八節后過年”欄目,分別播出“臘月一起尋找年味”、“年貨消費”等新聞。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重慶新聞頻道《天天630》不僅播出“喜迎2023,全城充滿節日氣氛”、“告別2022,展望2023”等新聞,還展現了元旦和新年的熱鬧氣氛。城市各地迎來元旦。現場還播放了“重慶火車站小長假首日預計發送旅客10萬人次”、“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元旦假期客流預計突破20萬人次”、“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等。新冠易引發心肌炎?專家:別掉以輕心”等報道關注假期出行和公民身心健康,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感。同時,全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播放公益廣告2060余條,營造了良好的節日氛圍和輿論氛圍。
04
文化旅游對外開放交流活躍
元旦期間,市文旅委圍繞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積極構建對外及港澳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新格局。圍繞“引進來”,挖掘“家門口”外事資源潛力,12月31日晚,我們聯合舉辦“萬象更新·重慶未來”2022-2023年重慶市科技工作者跨年晚會嘉年華由市科技局、市政府外辦聯合主辦。邀請在渝外國專家及家屬共度新年,向在渝外國友人展示巴渝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熱情好客;邀請意大利、匈牙利等國駐重慶總領館代表廣泛參加首屆重慶城市藝術節、第二屆長江文化藝術周開幕式及首屆中國重慶國際光影藝術節;與湄公河駐華使館、澳大利亞旅游局等駐華機構和市教委共同高質量舉辦“湄公河國家旅游管理人才高級培訓班”。 “譽建澳大利亞”青年推廣官選拔總決賽等活動深入對接,圍繞2023年“柬埔寨、烏拉圭建交慶典”和“中澳建交”達成多項合作意向“上合組織旅游年”系列活動。
圖片來源|重慶演藝
圍繞“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文旅組織,擴大重慶的國際知名度和關注度,兩年前,巫山縣朱仙鄉、武隆區荊竹村成功入選“2022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朱村還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為“最佳旅游村”。 “世界自然遺產地武隆喀斯特自然生態考察”線路產品及“重慶人·重慶城市”主題考察課程入選2022年“港澳青年內地游學”“推薦(潛力)產品”,總監市文化和旅游委劉琪榮獲“世界溫州聯合會”理事會頒發的“優秀領導獎”。
05
多元化內容的媒體宣傳載體
元旦假期期間,重慶將通過官網、微信、微博等平臺宣傳重慶文化旅游信息。同時,積極協調市內外媒體關注重慶文化和旅游市場動態,發布重慶文化和旅游相關信息,引導市民和游客快樂有序地旅游休閑度假。 。
主流媒體全面宣傳報道我市旅游消費:新華網報道《重慶:冰雪經濟推動金佛山冬季旅游實現開門紅》、中新網報道《元旦假期回歸重慶,家庭游增多》 《親子游》、《重慶日報客戶端》報道《重慶紀錄片榮獲第十二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等。
結尾
出行天氣提醒
1月3日白天到夜間,東北地區多云,西部地區間斷小雨,其他地區陰到間斷小雨或零星小雨,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有雨夾雪或小雪,溫度為 1 至 13°C;中心城區多云。局部有小雨,氣溫8~11℃。
1月4日白天至夜間,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多云,間斷小雨或零星小雨。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將有雨夾雪或小雪。其他地區多云,氣溫3~12℃;中心城區多云。局部有小雨,氣溫9至11攝氏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