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想要出游的人們也開始做好準備。打算去歐洲旅游的人們一定已經開始關注有關貨幣兌換的信息了。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歐元硬幣背后的故事。
歐元紙幣
歐元是歐盟成員國的共同貨幣。每個去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都不陌生,但你知道嗎?每個國家發行的歐元硬幣都有不同的圖案和背后的含義。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錢幣故事。
歐元硬幣
奧地利
提起奧地利,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這里有著“音樂之都”的美譽,還有無數在音樂史上閃閃發光的名字,比如莫扎特、海頓、舒伯特等。和稻草。斯等。事實上,這些著名的音樂家奠定了奧地利在音樂世界的永恒地位。
奧地利的1歐元硬幣上還刻有莫扎特的頭像,向世界展示他對奧地利歷史文化的深遠影響。但奧地利 2 歐元硬幣背后的人并不是音樂家。她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女性——奧地利女作家貝爾塔·馮·蘇特納。她與諾貝爾的淵源頗深,甚至很多人認為諾貝爾將和平獎寫入遺囑就是受到了她的極大影響。
奧地利其他面額硬幣設計:
1分——龍膽; 2分——雪絨花; 5分——來自奧地利阿爾卑斯山的鮮花; 10分——圣史蒂芬教堂; 20 分 - 麗城宮; 50 分 - 維也納分離派大樓。
德國
德國2歐元硬幣的圖案是“聯邦鷹”,象征著德國的至高無上的權力。聯邦之鷹也是德國的國徽。那么這只鷹是如何成為德國君主權力和國家榮耀的象征的呢?
這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在古羅馬神話中,鷹象征主神朱庇特(希臘神話中的宙斯);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稱自己為朱庇特,代表“不朽、靈魂和世俗權力”的鷹成為羅馬皇帝的象征。羅馬帝國退出歷史舞臺后,日耳曼人登場,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民不僅忠實擁護基督教,而且繼承了羅馬文明的精髓。
眾所周知,今天的德國文化主要有三大起源:日耳曼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在日耳曼文化中,鷹代表“自由”和“永生”;在基督教中,鷹是“上帝、耶穌和福音傳教士約翰的象征”。在羅馬文化中,鷹具有“將皇帝的靈魂帶到神性”的功能。 962年,神圣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奧托大帝穿著一件帶有鷹圖案的長袍,稱為鷹袍,宮殿里隨處可見他的加冕儀式,而硬幣上還印有鷹的形象,成為德國的國家圖騰被深深地刻在上面。
德國國旗和國徽
德國其他面額硬幣設計:
1、2、5分——德國橡樹枝也用在前德國芬尼上; 10、20、50分——勃蘭登堡門,代表分裂與團結; 1元——日耳曼鷹符號,代表德國主權。
德國歐元硬幣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2歐元硬幣上有斯洛伐克國徽。斯洛伐克的國徽是盾牌。盾牌為紅色,周圍有白色邊緣。盾牌下部為藍色山脈圖案,帶有白色雙十字標志。藍色的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脈的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拉赫峰。雙十字符號是天主教的象征,表達了斯洛伐克人民的宗教信仰。
斯洛伐克2歐元硬幣
1、2、5點——斯洛伐克塔特拉山脈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拉赫峰、斯洛伐克國徽; 10、20、50分——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和斯洛伐克國徽; 1元——斯洛伐克國徽。
斯洛伐克歐元硬幣
斯洛文尼亞
斯洛文尼亞于 2007 年 1 月 1 日采用歐元,其 2 歐元硬幣的頭像是斯洛文尼亞詩人 Pre?eren ( )。他是歐洲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不僅在國內或某些地區受到贊譽,而且在歐洲文學發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普雷舍倫最著名的作品是《十四行詩》(Venec)。更值得一提的是,普雷舍倫的詩歌《祝酒》第七節自1991年起被采納為斯洛文尼亞的國歌。 1849 年 2 月 8 日, 在斯洛文尼亞克拉尼去世。 2月8日現被稱為“ Day”,是斯洛文尼亞的全國文化節日。斯洛文尼亞的 1000 托拉爾紙幣上印有普雷瑟倫的頭像。盧布爾雅那普雷舍倫廣場上有一座詩人的雕像。他久久地凝視著廣場另一端墻上朱莉婭的浮雕。
斯洛文尼亞歐元硬幣
愛沙尼亞
相比之下,波羅的海三個國家的歐元設計非常簡單。例如,愛沙尼亞所有 8 枚硬幣的單一設計都包含愛沙尼亞地圖,硬幣周圍有 12 顆星星。
愛沙尼亞2歐元硬幣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于2014年1月1日采用歐元。2歐元圖案是一位身著拉脫維亞民族服裝的當地美女的側臉。
拉脫維亞2歐元硬幣
立陶宛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為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恰逢歐元誕生15周年。立陶宛的 2 歐元硬幣上刻有立陶宛騎士“沃特斯”。 “沃特斯”騎士雕像也是立陶宛的國徽。這是徽章。紅色的盾牌上,有一位騎著白馬的銀衣騎士。他右手揮舞著一把銀劍,左手握著鑲金的藍地。帶有黃色雙十字的盾牌。被立陶宛人稱為“維特斯”的騎士象征著英雄、頑強、堅忍的民族精神。
立陶宛國徽
此外,各國還將發行一些2歐元的紀念幣。有些紀念幣發行量有限,具有收藏價值。如果你對硬幣感興趣,下次去歐洲旅行時不妨看看找零錢換來的硬幣。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文章內容來自波蘭天際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