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種關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強大力量。對于如今的中國發展來說,必須增強文化自信,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探索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是時代發展必經之路。在不斷的創新中前行。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發展繁榮為條件,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文化淵源,每個國家、傳統文化、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因而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文化,所發展的道路也有所不同。因而文化自信尤為重要,是發展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
習近平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獨特的價值追求,使得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可以獲得最為深厚的文化支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必須加以傳承和發揚。但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復制粘貼。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有鑒別的意識,推陳出新的繼承。在當今文化領域,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不是取代,也不是新規律的發現,而是在取其精華基礎上不斷積累和發展。
傳承傳統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一個民族一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傳承優秀文化能夠加深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只有足夠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所以必須文化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要成為有利于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會發展的優秀文化,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就必須文化自信。我們既需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不動搖,我們也需要具有現代化的理論遼闊的視野。對于現在的中國來說,現代化的發展不僅要著國家富強繁榮;國家的政治民主、社會和諧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國家面臨的一切都建立在文化自信上。當現代化逐漸成為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坐標時,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更需要深入研究現代化的話語體系,不斷賦予中華傳統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號召力。增強文化自信如此重要。
我國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不斷去學習他人的優點,把別人的優點轉化成自己的智慧,在不斷地學習中形成民族的特色文化。優秀的文明在不斷交流中奮發出精彩的創意,優秀文明在不斷的互鑒中逐漸豐富流傳。對于各國、各民族人民所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我們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積極吸收有益成分,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兼收并蓄,在不斷汲取各種民族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的優秀文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