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國慶檔電影《志愿軍》三部曲首部《志愿軍:雄兵出擊》熱映。影片中“你我生在這個時代,犧牲是我們一定要付出的代價,你不付,兒子付、孫子付,我們這輩人,一身血兩腳泥,還是我們付吧",這句話擲地有聲,映射著中國軍人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廣大黨員干部要從《志愿軍:雄兵出擊》讀懂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引領我們在干事創業的路途上攻堅克難、戰無不勝。
細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膽忠誠,涵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為民“誓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熱土一杯魂,影片中“我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所有的孩子們能夠在和平環境里健康的長大",簡短的一句話道出了戰亂時代人民群眾最簡樸的愿望,也道出了“舍我其誰”的為民情懷。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群眾所需、所盼、所求,堅持腳步向下,做到腳沾“泥土氣” 心懷“泥土情” 身帶“泥土香”,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基層工作的最高標準?,用心感受群眾的所思所想,用情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一以貫之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視為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細悟“橫刀立馬青云志,歸來仍是少年郎”的赤子之心,涵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為民“執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影片松骨峰戰役,指導員被炸斷右手,用牙齒咬住子彈帶,單手操作重機槍一幕,展現了中國軍人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任堅定信念、不畏艱險,誓死捍衛國家尊嚴和人民利益。廣大黨員干部要傳承弘揚堅韌不拔、矢志不渝的民族精神,要勇于擔當、敢于負責,不怕困難、不畏挑戰,將人民群眾的“心頭事”作為我們干事創業的“出發點”,破解基層“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不斷錘煉自己的意志和品質,做到“深入”“身入”,練就一身本領,收獲基層工作“錦囊妙計”。
細悟“無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入山巔”的豪情壯志,涵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為民“謀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影片中志愿軍戰士們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戰場上舍生忘死、奮勇殺敵,為了家國安危沖鋒陷陣、披荊斬棘,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以血肉之軀鑄就了守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好黨的政策“宣講員”“傳播員”,講好黨的故事、政策方針,透過熒幕走進“時空”體悟血染《志愿軍:雄兵出擊》里的滾燙為民情,以“雄赳赳、氣昂昂”之勢,做一個銳意進取,敢于斗爭,做愿挑最重的擔子、能啃最硬的骨頭、善接燙手的山芋的人民子弟兵,鉚足干勁、挺膺向前,沿著生態宜居、鄉風文明、人民幸福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
(坎市鎮 吳慶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