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強調,要錘煉強國之技,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練就真本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努力成為善于干事創業的崗位能手、行家里手。“奮楫揚帆”趕考路,新時代青年應當以“工匠精神”為指引,以大國工匠為榜樣,立足于本職崗位,堅守執著、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以“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的態度,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秉持“安心”,以“擇一事終一生”執著專注的心態,實現“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執著專注,是心無旁騖,是矢志不渝的熱愛。擇一事終一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無論是“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還是“90歲高齡仍奮戰在手術臺上”的“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亦或是“身居大漠半個多世紀為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和管理事業貢獻畢生心血”的“敦煌女兒”樊錦詩……他們終其一生的堅持,是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也是在萬象更迭中傳承一份力量。新時代青年,要克服浮躁這個頑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濫造,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瞄準目標不放棄,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向“強國有我”的目標去奮斗。
恪守“初心”,以“寶劍鋒從磨礪出”實干擔當的態度,實現“強國有我”的諄諄教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出成績,空談誤一生。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從實干做起,坐地空談說不出成績,指手畫腳畫不出業績。“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牡丹花大空入目,麥花雖微結成實”。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事例都印證了務實不務虛、求實不求華,靠真抓實干創造實效實績的重要性。新時代青年要發揚甘于吃苦、踏實肯干的精神,少說多做,把吃苦當作一種磨煉,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立足本職、埋頭苦干,不猶豫、不懈怠、不畏難,沉下身子、邁開步子,苦拼實干,一步一個腳印走,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去落實。要有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的魄力。
永葆“恒心”,以“千萬錘成一器”卓越追求的決心,實現“強國有我”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寶貴財富。“周人尚文采,古雖有車,至周而愈精,故一器而工聚焉。如陶器亦自古有之。舜防時,已陶漁矣,必至虞時,瓦器愈精好也。”無一不是古代能工巧匠們不斷追求技藝精進的精神品格的體現。新時代青年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發展信心,也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發展恒心,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發展決心,鼓足鉆勁、闖勁、干勁,攻堅克難、頑強拼搏,以“丁是丁、卯是卯”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件小事,努力將每件“小事兒”做到極致,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凡我出品,必屬精品”“凡我經手,務必精準”,用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的決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