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3月27日消息,據報道,深海一號”科考船搭載著歷經技術升級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了2025年首次裝備試驗任務,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裝備邁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在此次為期10天的作業窗口期里,“蛟龍”號展現出卓越的作業能力,共實施了14個潛次,更是創下了4次“一天兩潛”的嶄新紀錄,還連續9次成功實現“一拖二”作業模式,即一名潛航員帶領兩名科學家同時下潛作業。
通過此次一系列高質量的下潛作業,“蛟龍”號——我國第一臺自主研制的載人深潛器,總體下潛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這一提升為后續實施高強度運行任務筑牢了堅實保障,使“蛟龍”號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復雜多變的深海環境,為我國深海科學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次海試還充分驗證了“蛟龍”號迭代升級和關鍵部件國產化替代后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試驗聚焦于7000米級高能量密度油浸鋰電池組換裝、國產直驅型低噪直流推進器、大深度海水液壓浮力調節系統研制以及應急液壓系統接口擴展等4大項8小項技術性能指標,在3000米級深度開展了海試驗證,并順利完成了三個全流程循環測試。
技術升級后的“蛟龍”號將迅速投入到自然資源部深海典型生境調查等重要任務中。按照計劃,預計2025年“蛟龍”號的下潛次數將超過80次,它將繼續在深海領域發光發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