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4月15日電 (梁欽卿)記者15日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聯合榮昌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了“生豬產業大腦2.0 未來豬場”產業發展模式,有序推進生豬生產數智化轉型,加快形成生豬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示范帶動畜牧業高質高效發展。
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副書記、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新聞發言人陳勇介紹,“生豬產業大腦2.0 未來豬場”是通過物聯網形成感知系統,用大數據構建決策中樞,借智能設備實現精準執行,最終讓養豬從“靠經驗估算”變成“用數據精算”。這種養殖模式就像給傳統農業裝上了“數字引擎”,不僅讓豬過得舒服,還能實現節本增效。
他舉例稱,在傳統豬場里,工人每天要手動記錄溫度、憑經驗判斷豬是否生病、統一時間投放飼料,飼料利用率不是太高。在未來豬場,通過智能風機水簾自動調節豬舍溫度;智能攝像頭發現某頭豬3小時沒活動,自動推送健康預警;飼喂系統根據豬的生長階段,自動調配不同營養比例的飼料投喂。
在生豬產業大腦方面,重慶市將去年發布的生豬產業大腦1.0迭代為2.0版本,構建了全新統一的用戶管理體系,分級分類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滿足政府部門、養殖場戶、生豬販運戶、屠宰企業、商戶等在生豬全產業鏈中的各類服務需求。
同時,利用AI賦能,開發搭載了生豬領域的AI大模型(PigGPT),在育種保種、生產管理、產業監管、食品安全等全產業鏈多個場景中實現AI賦能。比如借助AI大模型整合產業鏈各環節數據,包括養殖數量、出欄量、市場價格等,為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產業信息,助力其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政策。
陳勇還介紹,重慶在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雙昌”(重慶榮昌和四川隆昌)合作示范園,打造了首個未來豬場示范場,存欄榮昌豬種豬370頭,年出欄仔豬10000頭以上。與傳統豬場相比,未來豬場集成了智能監控、智能水電及料塔傳感等系統,實現了精準飼喂、智能環控、能耗控制、健康管理,人工成本降低約20%、飼料浪費減少約10%,每頭生豬節省養殖成本100元至200元。
同時,未來豬場還構建了云養云賣、統購統銷、保底收購的聯農帶農模式,已帶動310戶農戶飼養榮昌豬1204頭,戶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下一步,重慶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繼續迭代升級產業大腦,并在全市范圍內分批次、分區域梯次推進未來豬場建設,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完)【編輯:劉陽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