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16日訊(首席記者 張佳偉)教孩子梳頭、陪孩子看海、見證孩子站上省級領獎臺……在稅徽與便裝的雙重身份下,國家稅務總局泗水縣稅務局的“愛心媽媽”們,讓公益與稅務使命交織成溫暖的網,把17個孩子的“微心愿”逐一劃上勾,也為她們填補了母愛的空缺。如今,當受助女孩在散打比賽奪冠時,熠熠生光的獎牌映照出的三個字是“稅務藍”。

國家稅務總局泗水縣稅務局“愛心媽媽”團隊到困境兒童家中家訪(供圖:周蕊蕊)
每月兩天的“雷打不動”
“孩子們那聲‘媽媽’,就是我們的出勤卡。”稅務干部孔祥紅翻開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近些年來的周末日程:“帶小雨買書包”“陪小雨過生日”“玲玲武術比賽現場加油”……
這支團隊的承諾始于一場“愛心媽媽體驗活動”。2021年,作為省三八紅旗手的孔祥紅首次參加集體陪伴,發現孩子們面對陌生人時攥衣角的小動作和躲閃的眼神,“她們太需要穩定的情感聯結了。”
早在2003年,孔祥紅便踏上了公益之路,持續關愛留守兒童小旭。在參加完體驗活動之后,由11名女稅務干部組成的“愛心媽媽”團隊開始先后幫扶17名困境女童,以母愛之心,讓留守兒童留住快樂,支撐起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溫暖港灣。
由此開始,團隊立下了規矩:每月至少騰出2-3個休息日,每位成員定點對接1-2名孩子,全身心地陪伴關愛這些留守兒童,平時還要通過各種方式與孩子的家長、老師保持溝通。
欣欣是稅務干部顏穎所陪伴的一名困境女童。在團隊組織的“寫下微心愿”活動中,欣欣在紙上寫道:“我們這里都是山,書上說,山的那邊是海,我只從電視上看見過海,卻不知道大海真實的樣子,真想去看看。”
“帶欣欣去看大海”。那天,顏穎把欣欣的心愿寫在了筆記本上,也記在了心里。
不久后的暑假,顏穎帶著欣欣去日照看了大海。欣欣對著無邊無際的大海大聲喊道:“顏媽媽帶我來看大海啦!我終于知道大海是什么樣子啦!”。
在海邊的晨光中,欣欣第一次主動擁抱顏穎并對她說“謝謝您顏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做個像您一樣的人。”那時那刻,愛心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代際傳遞。

“愛心媽媽”團隊帶領困境兒童參觀泗水縣稅務局稅史館(供圖:周蕊蕊)
稅服與便裝的“雙重使命”
在辦稅服務廳,她們是核查數據的“鐵算盤”;換上便裝,她們成了帶娃看海的“臨時媽媽”,而這種雙重身份意外架起了稅企橋梁。
在工作中,團隊成員開始更加懂得換位思考,從多個層面考慮問題,為企業提供更貼心、更全面的服務。這種雙重身份的聯動還吸引了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困境兒童問題。
在走訪企業宣傳稅費政策時,某企業負責人認出孔祥紅:“您就是帶孩子們做公益的‘稅官媽媽’吧?”不久,該企業主動聯系提出要參加公益活動,為困境兒童捐贈圖書、棉衣等物資。這種將稅費服務與公益倡導相結合的實踐,也讓稅收工作更具溫度。
當記者提問在公益路上面對工作壓力和家庭事務,團隊成員們是否想過放棄時,“愛心媽媽”堅定地表示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孩子們對母愛的渴望和一聲聲‘媽媽’,就是我們堅守的信念支點。”

“愛心媽媽”團隊為困境女童提供學習輔導(供圖:周蕊蕊)
“不是親媽,但要教她們走正路”
作為非生物學母親,“愛心媽媽”如何把握關愛與引導分寸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她們并不定位于替代原生家庭,而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在生活中,她們給予孩子關愛,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價值觀培養上,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
為了實現從“小心翼翼”到“主動擁抱”的轉變,團隊構建了多種獨特的溝通方法。“首先,我們會通過家訪、打電話、發微信等,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系。定期與孩子們開展一對一的談心活動,讓孩子敞開心扉,消除初始的拘謹。”
“愛心媽媽”團隊與這17個孩子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時常聚在一起召開“家庭會議”。在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分享喜悅、互相打氣,“媽媽帶孩子、姐姐帶妹妹,凝聚出了彼此支撐的向心力。在各種有趣的集體活動,如戶外拓展、手工制作中,孩子們也更加開朗和信任,更加自然地與我們親近。”
如今受助的17個孩子中,7人在讀小學,10人在讀初中。其中一個孩子還獲得了濟寧市第十六屆運動會武術散打女子組第一名、全省聯賽第五名的好成績。

“愛心媽媽”團隊與困境兒童共同參加團隊活動(供圖:周蕊蕊)
微光成炬:見證愛的力量延續
從全員參與全縣“99公益日·齊魯潤春蕾”活動,捐款金額位列全縣部門前十名,再到“微愛N 1”“暖冬行動”“希望小屋”“認領微心愿”,還有默默堅持愛心“月月捐”活動的稅務干部……每一項公益活動中,都能看到泗水稅務人的身影。
近些年,泗水縣稅務局接連榮獲“國家級巾幗文明崗”“山東省巾幗創業標兵崗”“濟寧市十佳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等稱號,多名稅務干部榮獲“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濟寧市優秀愛心媽媽”“濟寧市十佳巾幗崗位明星”等稱號。
“就像那小小的螢火蟲,雖然不是最亮的一束光,但也把光照到了該照亮的地方。”在獲得榮譽后,“愛心媽媽”們深感責任重大,也堅定了匯聚更多公益力量的決心。
未來,“愛心媽媽”們計劃竭盡所能地帶孩子參加婦聯、公益組織等各級單位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帶孩子接受心理專家的“一對一”心理咨詢服務,并接受系統的心理學培訓和賦能支持,提升自身心理輔導能力,帶動更多青年干部作為“微愛哥哥”“微愛姐姐”,為孩子們提供交流陪伴。
依托稅務系統,“愛心媽媽”們還將繼續在稅惠宣傳中鼓勵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就學、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多公益可能,凝聚更大的公益合力,以志愿于心、服務于行的精神轉化為向外生長的力量,不斷延展作為稅務人的社會使命與擔當。
責任編輯:李 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