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小奇跡”在英國的一家醫院誕生,她被認為是英國首個通過子宮移植并成功誕生的孩子。
她在媽媽肚子里住著的房子——子宮,來自于她40歲的大姨,也就是她媽媽的姐姐。
孩子的母親格蕾絲·戴維森 (Grace Davidson)出生時,身體就存在缺陷,患有罕見的MRKH 綜合癥,天生沒有子宮。手術之前,她沒有來過例假,也無法孕育下一代。
好在她的卵巢是完好的,能正常產卵和分泌雌性激素。
這意味著,從理論上來說,她離生育只差一個功能完好的子宮。
從醫生口中聽到這個消息后,全家都很開心,家里的女性成員更是將“母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姐姐和媽媽都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子宮捐贈給格蕾絲。
(這在醫學上是可行的,家人捐贈成功率最高,已故人士捐贈的子宮,也有可能在供體內存活。)
剛開始,格蕾絲沒有同意。
2018年,她先在醫院做了登記,試圖找到合適的子宮。然而一直沒有進展,愿意捐獻的人太少,好不容易有人同意了,一檢查發現不匹配。
格蕾絲焦急萬分,最終是格蕾絲的姐姐站了出來,她已經孕育了2個女兒,表示愿意將自己的子宮捐贈給妹妹。
一切準備就緒后,2023年8月23日,牛津丘吉爾醫院的伊莎貝爾·基羅加 (Isabel Quiroga) 帶領 30 人的團隊做了這場手術。
這是英國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意義非凡,難度也極大,一家慈善機構支付了所有的手術費用。
整個手術持續了17個小時,在姐姐身體上“切”,花了8個多小時,在妹妹身體上“接”,又花了9個多小時。
好在手術很成功,格蕾絲不僅僅有了子宮,還孕育了自己的孩子。
為了感謝大姨和醫生,孩子取名艾米·伊莎貝爾 (Amy Isabel),艾米是大姨的名字,伊莎貝爾是主刀醫生的名字。
移植的子宮,用完得摘!
看完這個新聞,很多人最疑惑的是:這個孩子究竟是大姨的,還是格蕾絲?
顯然這是格蕾絲和她愛人的,大姨只是提供了一個“房子”而已。
子宮移植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截止到2023年全球只有100多例,成功誕下的小生命只有50多例。這些孩子并不是父母自然孕育而來的,而是通過體外受精。
子宮移植的時候,一般不會將輸卵管和子宮連起來,因此,只能通過體外方式孕育生命。
手術前,格蕾絲就和愛人培育了7個胚胎,并冷凍保存。
手術后,格蕾絲必須要長期服用抗排異的藥物,以確保她的身體不會排斥姐姐的子宮。
當她的身體開始接受這個外來子宮時,就意味著,胚胎可以植入了,來例假就是一個好的信號。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移植來的子宮不是“終身制”的,用完得摘。
子宮移植,對供體和受體雙方都有影響,尤其是懷孕后的受體,風險很大。
想象一下,一個媽媽懷孕本身身體反應就很大,是有各種風險的。子宮移植,她還要面臨身體對“外來子宮”的排斥,服用抗排異藥物有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等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為了確保人生安全,子宮移植的寶寶都是剖腹產的,孕育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后(最多2個),子宮要摘除。
摘了就不用服藥了,能有效規避以后的健康風險。
從這方面來看,格蕾絲的姐姐是真的很無私啊。
40歲摘的子宮,當時她有2個女兒,一個10歲,一個6歲。子宮給了妹妹,妹妹可能用不了幾年,生了2胎后,子宮就得摘除報廢!
最后
目前,這項技術在醫學界的爭議是很大的。
好處想,一旦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給很多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了人生曙光。
確實,在這一方面我們的進步很大,自從2014年第一個孩子出生以來,短短十年的時間,已經成功孕育了不止50個孩子。
技術越來越成熟,壞處也會隨之而來,要是一些“男性”也有這方面的需求,該怎么辦?
這樣的事情,歷史上是發生過的。
1931年,丹麥跨性別藝術家莉莉·艾爾伯(生理上是男性)在德國接受了子宮移植,不幸的是,她術后出現了感染,三個月后死于心臟驟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