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來自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在中國的知名度與接受度并不像波爾多產區的那樣廣泛。最近幾年,勃艮第產區葡萄酒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持續升溫,背后是一系列“小而美”的故事。
來自廣東的武戟1986年出生,現在已是勃艮第葡萄酒在中國最大的分銷商之一。但在35歲之前,他的經歷看起來與紅酒并無交集——高中開始出國留學,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華爾街銀行工作;4年后,回到香港做對沖基金,但遇上2015年股災,個人資產歸零后回到廣州。“那時候我認定自己是賺不了快錢的。”武戟說。休整后的他創辦了自己的男裝品牌,實現了第一次跨界創業成功。
再后來,才是武戟與勃艮第葡萄酒緣分的正式開始:2021年,他創辦了一家葡萄酒跨境貿易公司。作為一名葡萄酒深度愛好者,武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葡萄酒的“魔力”在于,每一瓶酒都能給味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希望自己一直品到60歲、70歲,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傳承這門生意,傳遞這份熱愛。更重要的,是將與勃艮第酒莊莊主之間的信任與情誼延續下去。
中國正在加快擁抱勃艮第葡萄酒。根據法國海關數據,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港澳臺地區)勃艮第葡萄酒迎來出口量的明顯攀升,2024年出口量為222萬升、同比增長15.63%。而且,中國市場更愛紅葡萄酒。例如,在出口量方面,勃艮第白葡萄酒與紅葡萄酒(含桃紅葡萄酒,下同)的全球出口比例在7∶3左右,白葡萄酒占據了絕對主流,但在中國市場則是1∶2左右,紅葡萄酒仍是勃艮第出口中國市場的主流。
結緣勃艮第
勃艮第位于法國的中東部,是與波爾多產區和香檳產區齊名的法國三大葡萄酒代表產區之一。這個距離巴黎只有4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武戟每年都要去上三到四次。
“那是一個保留著相對完整的農耕文明的‘大村莊’,酒莊的代代莊主們種植葡萄、釀葡萄酒幾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里沒有網約車、沒有燈火通明,卻每年創造著價值可觀的葡萄酒財富。”武戟說。
如今,除了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產地,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智利、新西蘭等國家也都涌現了品質、價格、聲望都能與法國名莊媲美的精品葡萄酒,新舊世界的一眾名酒爭奇斗艷。但武戟依然認為:“全世界最好的葡萄酒就是勃艮第,沒有之一。”
勃艮第不足25000公頃的葡萄園,只有波爾多的四到五分之一。武戟說,在這個法國古老的葡萄酒產區,質樸又執著的酒莊莊主對產品市場和生意伙伴的選擇是“苛刻”的,自己能夠做到勃艮第葡萄酒在國內靠前的配額進口商和分銷商,并非偶然。
“這里葡萄酒產量少,各大酒莊都不是單純追求銷量,所以不是說誰有錢就可以買到的,而是需要一個很長的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武戟回憶說,從學生時代起,勃艮第就給自己帶來了從味蕾到文化的雙重影響。從零幾年開始喝葡萄酒、品葡萄酒,到因為個人喜好接觸酒商,再到與各酒莊莊主直接建立起聯系,最后集結資源和人脈開設自己的貿易公司,武戟進軍酒業的創業史只有不到5年時間,背后卻有著近20年的淵源。
(武戟獨家代理Domaine Joliet Fixin 1er Cru Clos de la Perriere 喬伊萊特酒莊菲克桑村佩麗一級獨占園)
“(比如)這個酒莊有4個員工,爸爸、媽媽、女兒外加一個全職員工,家族七代人都住在一個房子里,待在這一個酒莊,耕種這一塊田。”武戟指著自己代理的一個酒莊園區照片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的歐洲家族式小作坊成就了勃艮第酒莊的特色,保證了勃艮第葡萄酒的品質,也更加吸引了自己的興趣。
除了去往酒莊,武戟每年也會邀請代理酒莊的莊主來到中國,進行巡演推銷之余,也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聯系。
讓好喝又平價的葡萄酒觸動更多中國人的味蕾
在葡萄酒界,波爾多以百年古堡、悠久歷史和貴族風范著稱,勃艮第則以精細優雅的“風土”和少量、精品、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為賣點。地理區位的差異、混釀與單一葡萄品種釀造的不同,也為產自兩地的葡萄酒打上了不同的標簽。
“價昂、量少”是外界對頂級勃艮第名酒的普遍認知,但這里也不是只有“酒王”羅曼尼·康帝。武戟告訴記者,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產區都有著嚴格的法定產區制度和分級體系,與波爾多主要以酒莊為單位劃分等級不同的是,勃艮第更重視風土,將葡萄園按照風土的優異程度從高到低分成特級園(Grand Cru)、一級園(Premier Cru)、村莊級(Village)和大區級(Regionale)四個等級,它們的產量呈金字塔式分布,其中最基礎的大區級在年總產量中占比過半。
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武戟已經服務了不少高凈值客戶,后者也是目前公司經營最重要的資源。但相比動輒幾千元甚至幾萬元一瓶起步的特級園葡萄酒,武戟更希望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并喝上平價又不失品質的村級勃艮第葡萄酒。“這是勃艮第的精髓。”他說。
2024年5月,中法關于農業交流與合作的聯合聲明簽署。其中一條是雙方歡迎通過簽署關于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產業合作的行政協議和續簽關于地理標志合作議定書加強合作。雙方樂見馬孔和哲維瑞-香貝丹地理標志產區名稱于2024年5月獲得中國法律法規認定。這一認定意味著這兩個勃艮第產區的名稱在我國得到專屬的法律保護。
從經銷商到進口商、配額進口商,再到分銷商,公司業務資質的升級、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認識的加深,都讓武戟實現這個想法有了更多可能性。他告訴記者,越來越多追求特級酒的愛酒人士對自己推薦的村級平價酒“種草”。
在武戟看來,自己對勃艮第葡萄酒的深層次認知是鏈接客戶的“橋梁”,也是做這門生意最重要的資本。過去幾年,這一優勢不斷得到印證。尤其面對疫情等因素帶來的沖擊,以及消費者習慣的變化等,很多聚焦餐飲批發領域的傳統葡萄酒進口商、分銷商面臨困境,武戟的進口配額反而因為定制化服務帶來的客源黏性等優勢得到了提升。
這也與官方的數據一致。勃艮第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進一步“下沉”,價格更為親民。同樣是來自法國海關的統計,2024年,勃艮第葡萄酒對中國市場出口額和出口均價下跌:出口額6214萬歐元,同比減少5.08%;出口均價下跌17.91%,從2023年的34.1歐元/升(約人民幣260元/升)降至28歐元/升(約人民幣214元/升)。
像中國“老裁縫”一樣經營法國紅酒
談到經營愿景,武戟說要像經營一家定制西裝店一樣做葡萄酒生意,自己目前是店里唯一的“裁縫”,要做最懂面料版型針法和客戶體型特點的人。這與以走量為主、多產地和多品牌聚合的傳統葡萄酒進口商及分銷商有著很大不同,無形中契合著勃艮第酒莊的獨特文化。
這種理念和服務是優勢,但同時也意味著無法大規模復制,因為“定制化的裁縫店永遠開不了分店,裁縫在哪,店就在哪”。
葡萄園細致的地塊劃分,是勃艮第葡萄酒特點鮮明的重要原因,也逐漸成為當地風土的另一種表達。武戟告訴記者,未來希望走完、品完勃艮第所有不同地塊,這可能需要花10年、20年甚至30年時間。而在這之前,自己都還是一個“學徒”。
這樣的“慢生意”,與10年前武戟在美國華爾街、在中國香港做的金融業務都是截然不同的。但他對此并不擔心,反而更加投入和享受。與勃艮第酒莊的莊主們一樣,選擇這種生意模式背后,是武戟對紅酒文化的執著,也是對中法貿易與中法情誼的信心。
在北京的地標性商場舉行勃艮第紅酒展期間,巴黎恰在舉行2025年中國-法國經貿合作論壇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的法國推介會。
中國貿促會駐法國代表處副總代表、法國中國工商會秘書長李文國在致辭中說,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挑戰,中法雙方應堅定合作信心,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中法兩國產業結構高度互補,合作基礎扎實,發展空間廣闊。
今年是中法建交的第61個年頭。論合作規模,中國是法國在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伙伴。兩國在傳統經貿合作領域的成功故事不勝枚舉,民間交流日益多元且密切,紅酒已然是一條不可或缺的紐帶。
武戟說,他很珍惜自己與勃艮第酒莊莊主之間建立起的聯系與信任,堅持每年不間斷采購是雙方達成的一種默契。他不再把雙方簡單看作生意伙伴的關系,就像酒莊的代際傳承一樣,武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能繼續做同樣的事情,讓自己的“裁縫”手藝傳承下去,讓這份信任延續下去。
中法兩國在葡萄種植和葡萄酒行業的聯系不斷加深。不難相信,在全球環境震蕩變化的今天,這份信任與傳承,在中法貿易和中歐貿易合作中將愈加珍貴,定會源遠流長。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