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簽約8個項目 涵蓋腫瘤早篩、抑郁癥治療、漸凍癥新藥等
杭州日報訊 如何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創新和規范化管理,為百姓帶來更精準的醫療服務,加快推動生物醫藥領域創新研究,促進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昨日上午,杭州市生物樣本庫建成儀式暨醫企融合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建設研討會,在錢塘區和達藥谷Ⅴ期舉行。市生物樣本庫由市衛生健康委與錢塘新區管委會合作共建,將以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物樣本資源共享服務樞紐為目標快速發展,這也是全省首個由衛生健康部門牽頭建設的生物樣本庫。
可存儲約200萬份生物樣本
什么是生物樣本庫?它與百姓健康有哪些關聯?
市生物樣本庫專班副主任技師徐艷告訴記者,生物樣本庫又名“生物銀行”,是集中保存各種人類生物材料,用于疾病的臨床治療和生命科學研究的生物應用系統。它就像“銀行”一樣,標準化收集、處理、儲存和應用健康和疾病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細胞、體液、組織和器官等樣本,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也是醫藥領域重大基礎工程。
“在醫院化驗時抽取的血液或手術時切除的腫瘤組織等就是生物樣本,常規情況下,會按照醫療廢棄物進行處理。有了生物樣本庫,將通過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將分析樣本轉化為寶貴資源,應用于藥物研發和診療手段開發等,推動疾病預防、早期篩查、診斷及治療。”徐艷介紹。
記者看到,新建成的市生物樣本庫儲存區一期配有40個液氮罐,可在零下190攝氏度的深低溫儲存區存儲約200萬份細胞、器官、核酸等生物樣本。為確保操作人員安全,區域內設有氧濃度監控和自動排風設備。
徐艷介紹,市生物樣本庫不僅具備常規的庫存管理功能,還包含重要的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及病理學的各種實驗技術平臺,既兼具下游轉化研究能力,也可開放共享,在合規導向下進行合作開發。
推動罕見病等醫藥創新研發
當天,市一醫院、市七醫院等8家單位簽約加入市生物樣本庫,樣本庫合作單位的8個項目分別簽約,涵蓋腫瘤早篩、抑郁癥治療、漸凍癥研究等領域。
“目前,漸凍癥等罕見病的生物標本較少。市一醫院城北院區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合作進行漸凍癥項目研究以來,已收集到近700例患者的血液、尿液、腦積液等生物標本。”市一醫院城北院區院長楊高怡表示,未來有望通過市生物樣本庫的數據共享,推動罕見病新藥及檢驗方法的研發。
從“生物醫藥大市”邁向“全球生物醫藥強市”,近年來,杭州創新整合醫療資源,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2020年啟動籌備,市生物樣本庫就構建了‘2 3 4’架構,即由市衛生健康委與錢塘區雙牽頭,管理決策、科學技術、區域倫理三委員會協同,保藏、信息、轉化、運營四中心分工的運營構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方健國介紹,市生物樣本庫整合全市醫療機構作為分庫,實現樣本資源集約化管理,首批已吸引80余家合作單位,包括北京生物樣本庫、西湖大學、良渚實驗室、華東醫藥等頭部機構,未來將成為連接臨床研究與產業轉化的核心樞紐。
接下來,市生物樣本庫將以標準化建設為核心,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生物樣本資源網絡,并通過與高校、企業的深度合作,加速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隨著醫企融合生態圈的逐步完善,杭州有望在生物醫學領域形成“數據驅動研究、研究引領產業、產業服務健康”的良性循環,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提供“杭州樣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