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735.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這一增速,較上海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均高出0.1個百分點。
GDP增速雙提升、主要指標“開門紅”、多數指標增速加快,重點行業領域持續回升、就業物價保持穩定……第一財經采訪多位專家表示,上海在進入5萬億發展新階段后,一季度經濟的這一開局,背后表現出的,不僅是上海的韌性,更是上海在穩增長促轉型中積累的增長后勁,和挑大梁的實力。
上海經濟基本盤:穩
“在當前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的大背景下,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實現自身經濟的穩定增長,本身就提供了一個最好的預期。”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一季度的經濟大盤子中,上海呈現出了“六快六穩”的特點,其中,金融、房地產、投資、外貿出口、信息服務、交通運輸較快增長;工業生產、財稅收入、就業、居民收入、物價、市場預期總體平穩。
“上海經濟基本盤中一些重要的支撐點,都表現不錯。”馬海倩說。
具體來看,一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增長9.4%,存貸款保持較快增長,股票市場穩中有升,一季度上交所股票成交額同比增長39.3%,上海地區證券營業部成交額(不含回購)增長56.1%。
而在房地產市場的“小陽春”中,上海一季度市場化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增長10.5%,二手房市場也持續升溫,二手住房成交面積增長51%,月成交套數連續6個月超過1.5萬套榮枯線,其中3月份達到2.7萬套,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房價也止跌回升,3月份一二手房價值指數分別環比上漲0.7%和0.4%。
此外,上海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13.2%和94.6%,華為海思等高速增長帶動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增長40%以上。
一季度,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達到了80.8%。馬海倩說,這一基本盤的穩步增長,是上海經濟平穩開局的重要保障。
穩增長,得益于上海優勢行業的持續發力。比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金融業,一季度增勢強勁,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6成。其中,金融業拉動上海GDP增長1.7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拉動上海GDP增長1.5個百分點。
穩增長,也得益于一些新興領域的提速。在工業領域,上海工業生產也在穩步回升。一季度上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3.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產值分別增長17.2%、10.5%和5%,如船舶、電子信息等產值增速均超過20%。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所副所長湯蘊懿說,從2006年突破1萬億元,2011年達到2萬億元,2017年超過3萬億元,2021年站上4萬億元,到2024年突破5萬億元,上海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的時間不斷縮短,其背后是上海持續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強化“四大功能”,實現城市從項目到功能的率先轉型。
馬海倩表示,當前,上海以“五個中心”建設統籌牽引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同時,也為經濟增長積蓄了動能。“隨著‘五個中心’建設的加力提速,上海經濟增長的動能還會進一步顯現。”
上海經濟“含新量”:升
在一季度上海經濟數據中,一個表述值得關注:上海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
上海綜合算力發展居全國前列,近日公布的《上海市關于促進智算云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2027年)》明確,到2027年,上海市智算云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智算規模力爭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
今年年初,上海發布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聚焦“5 6”領域和行業,大力推進大模型垂類應用,加速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
“我們今年以及未來幾年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聚焦算力賦能的幾大重點行業,包括醫療健康、金融、能源、科研、交通等,實現賦能甚至降本增效,帶動行業發展。”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維良說。
成立于2020年的沐曦,是一家國產高性能GPU芯片及計算平臺公司,致力于成為中國算力基石。陳維良表示,截至2024年底,在全國已落地9大算力集群。其中,上海“曦源號SADA萬卡集群”是沐曜華東首個產業數字化算力集群,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擴充至萬卡規模,為高校科研、智慧城市、智能制造、AIGC內容生成等產業數字化提供算力服務。
近年來,上海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重心在于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包括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產業結構調整。”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表示,“AI ”則是主要手段。
馬海倩也表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轉型的重點發力點,因此轉型的內涵也在不斷動態變化、迭代升級。當下,在上海的高質量發展中,產業轉型的重點,就是三大先導產業的壯大,和以此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
在事關未來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搶占最前沿,是上海產業布局上的著力點。
數據顯示,上海新興動能持續增強。在2024年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全市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7.2%,增速快于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3.7個百分點。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值分別增長8.9%、2.8%和13.2%。
同時,一季度上海高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8%,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7%。
如果拉長時間周期,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上海歷年統計公報發現,201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746.02億元,占上海GDP比重為15%。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4.3%。
到了2024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532.96億元,占GDP比重為23.2%。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6%。
“當下的投資就是未來的產出,所以關鍵也要看投資結構,錢投到了哪里。”馬海倩說,觀察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投資結構是個前瞻性的視角。
繼2023年上海成為首個固定資產投資破萬億元的一線城市后,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升,其中工業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2024年,上海工業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首次超2000億元,全市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925個、總投資超1.1萬億元,億元以上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重大優質項目占40%。
今年一季度,上海工業投資增長22.5%,新興領域的投資潛力加快釋放。在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制造和生物醫藥等領域重點項目帶動下,上海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7.6%,生物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17.6%,進而帶動全市制造業投資增長23.4%。
上海經濟未來:有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22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著調降全球經濟增速,并警告貿易緊張局勢的迅速升級和極高的政策不確定性,預計將對全球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IMF基于截至4月4日公布的關稅措施的參考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在2025年降至2.8%,在2026年降至3%,顯著低于今年1月預測的兩年均為3.3%,累計下調0.8個百分點。
上海正在多舉措增強自身的確定性。
今年2月,上海制定實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攬子政策舉措清單,減輕企業負擔“21條”,助力企業增收增利和發展壯大。
“去年實施的為企減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160億元,各方面反響良好。今年將在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對具備實施條件的政策‘能延盡延’。”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魏陸在2月舉行的通氣會上表示,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今年將延續實施一系列的政策。
同時,聚焦產業新要素,打造上海的綜合成本優勢,是上海正在為未來蓄能的一項重要工作。
近年來上海瞄準企業關心的投資成本、直接成本、融資成本、轉型成本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攬子降本增效舉措。2024年5月出臺的工業降本增效“17條”,上海為工業企業降低用能、土地、貸款等成本超520億元,其中用電成本下降8%,用地成本下降7%。去年上海521億元減免中,企業融資成本占到了47%,涵蓋了低息貸、信用貸、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
與國家統計局2024年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百元營收中的成本數據相比較,上海還低了2.7元。按照計劃,今年上海還將加大力度為工業企業降本,在去年基礎上再降百億元。
與此同時,上海還通過全面優化投資促進服務,打造國際一流投資環境、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全球企業在上海投資展業。
一季度,上海市領導密集走訪調研近200家重點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2月5日,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同步發布。4月3日,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出臺《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有力提振企業發展預期和信心。
對于中小企業,上海近日發布的《上海市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企業“小升規、規轉強、強轉股、股上市”的梯度化培育體系,目標是到“十五五”末,上海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翻一番,達到2萬家左右。
湯蘊懿表示,站在5萬億的新起點上,上海要繼續代表國家參與新經濟全球化的頂尖城市競爭,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頂層分工的王牌,無疑需要面對更多壓力,承擔更多責任,搶占更多先機。
“現在上海對市場主體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讓市場主體認同上海,讓市場活起來,這對上海的增長后勁是非常有利的。”馬海倩說,她非常關注企業端和市場主體,當前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通過穩定市場主體的預期,是為上海未來進一步蓄力的重要舉措。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