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 4月22日,遵義市第十四中學舉辦沙灘文化進校園暨首屆鋤經教學節活動。此次活動以“傳承文化根脈·賦能教育創新”為主題,旨在弘揚遵義本土沙灘文化精髓,深化校本課程建設,促進教育教學創新與校際交流。來自教育界、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及區域單位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一場文化與教育交融的盛會。

“十四中作為地處沙灘的學府,創校已69年,是全省唯二在鄉鎮的省級示范高中,得益于沙灘文化之滋養。把沙灘文化融入十四中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們的行動自覺,于是就有了沙灘文化進校園暨首屆鋤經教學節活動。”遵義市第十四中學黨委副書記付海平介紹。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遵義沙灘文化研究促進會會長、遵義師范學院教授黎鐸,以專題講座《名震黔中耀華夏》為師生代表們系統解構了沙灘文化的多維價值。黎鐸教授從歷史溯源切入,首先給同學們講解了沙灘文化的由來。隨后,他以“一座書樓啟文風、一群文星震黔中、一批著作耀華夏、一種精神溉后人”為綱,通過翔實的史料與生動的案例,層層剖析沙灘文化的內核與輻射力。講座中,他特別強調:“沙灘文化是黔北,乃至貴州對儒學文化的自覺傳承;是西南欠發達地區不斷抗爭、奮力拚搏、向先進文化邁進的文化自覺的典范。也是儒學文化地域化后的輝煌展現。”其精辟論述引發全場共鳴,掌聲頻起。

活動現場,遵義市第十四中學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朗誦表演——《傳承沙灘文化根脈成就十四中學特色》。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和真摯的情感,字正腔圓地誦讀著精心編排的篇章,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帶領現場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先輩們在文化傳承道路上的堅韌與執著,領略遵義市第十四中學在傳承沙灘文化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特色與風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鄭珍所著的《母教錄》,是探討家庭教育的經典之作。活動中,一場圍繞《母教錄》的教育觀點分享會,從多維視角展開深度對話。

遵義市第十四中學唐欽梅老師以《從 看家校共育實踐》為題,用生動的例子和深刻的見解,講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濱湖中學黃兵老師另辟蹊徑,以《從 看鄭珍的女性意識》重塑經典解讀,帶領現場觀眾從另一個維度去理解鄭珍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社會意義。遵義醫科大學的趙宇翔從什么是獨體生命意識、當代大學生獨體生命意識之現狀等方面帶來《淺說獨體生命意識之養成——讀鄭子尹》專題分享。
“書何處不可讀?或樹下或檐角皆可。必須明窗凈幾,又無一事才開得口、用得心?汝無此福,真讀書亦不如此。”在活動現場,遵義師范學院的劉麗教授帶領學生們一起朗讀了這段經典文字。劉麗教授以這段內容為切入點,結合《母教錄》《教余教子錄》《示諸生教》等文獻,引導大家深入思考沙灘教育所蘊含的獨特理念與價值,鼓勵學生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要保持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培養自身的閱讀素養與學習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精心布置的校本資源展與師生作品展成為現場的一大亮點。在校本資源展區域,學校自主編撰的沙灘文化讀本成果全面展示。以沙灘文化為靈感的書法、繪畫及征文作品承載著師生對沙灘文化的獨特理解和深情表達。這些精彩紛呈的展品,是該校文化教育成果的生動見證,吸引著每一位參觀者的目光,深刻感受到沙灘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承與發展。(程佩佩)
一審:王信
二審:余從源 姚騰
三審:唐全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