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煙臺的李女士被重約兩噸的石塊砸傷骨盆,隨后被緊急送到了煙臺山醫院東院區。
醫院為她開通“綠色通道”,在完成補液、輸血、生命體征平穩后,醫護人員為她完善CT檢查,診斷為創傷性休克、骨盆開放性骨折、陰道損傷、直腸損傷。當時,患者的病情嚴重,骨盆骨折為開放性、不穩定性骨折,急需救治。為此,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宏彥請創傷骨科、胃腸外科、婦科、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麻醉科等相關科室會診,急診行陰道裂傷清創縫合術、直腸探查術、骨盆外固定術。

病情平穩后,副院長、主任醫師孫濤會同創傷中心醫療團隊進行病例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鑒于患者骨盆骨折的類型,可實施骨盆后環閉合牽引復位,在骨科機器人導航下行創傷小、出血少的骶髂螺釘固定術;患者骨盆前環損傷嚴重,雙側恥骨上下支粉碎性骨折伴恥骨聯合分離,可通過Stoppa入路,完成雙側恥骨及恥骨聯合的復位及鋼板固定。

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宏彥及其團隊完成了該手術,整臺手術的出血量只有200毫升。患者蘇醒后,雙下肢感覺活動無異常。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多發傷、復合傷、嚴重創傷成為致死、致殘、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臨床救治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針對創傷發生的不可預見性、救治的緊迫性、傷情的多系統性等特點,作為省級創傷中心的煙臺山醫院創傷中心以患者為中心,集中醫院的優勢醫療資源,將院前急救、遠程轉運、院內搶救、危重癥救治結合起來,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患者及時、有效、全面的綜合救治,真正實現了“急病急治”和“多發傷多學科聯合救治”。煙臺山醫院骨科作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引進骨科手術機器人,并開展骨科機器人導航微創手術,目前已完成各類骨科機器人手術3000多臺。通過機器人導航,精確操作,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進而更好地完成微創手術,縮短手術時間,加快術后康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