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29日訊“娃給人家續上命了,光榮!”林新良逢人便拍著胸脯,神情中流露出自豪。他至今記得,當兒子在視頻里宣布要“捐造血干細胞”時的場景?!爱敃r以為捐造血干細胞就是在骨頭上扎針,那不得遭老大罪了?”
時光回溯到兩個月前,2月28日,林新良的兒子林千松——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的學生,成為青島市第222例、萊西市首位大學生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吧膬r值在于幫助他人,幫別人點燃生的希望,很有意義?!绷智傻倪@句話,如同他捐獻的干細胞一般,悄然種下了愛與希望的種子。

(圖為林千松在醫院進行捐獻造血干細胞)
2023年的一次校園獻血活動,成為林千松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彼時,剛滿18歲的他在獻血車上第一次聽醫護人員提及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能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對身體無害。”簡單的一句話,讓這個陽光開朗的山東少年毫不猶豫地簽下了同意書,留下8毫升血樣。
“當時只覺得這是舉手之勞,沒想到真能救人。”林千松回憶道。非親緣配型成功率僅十萬分之一,這份微小的概率卻在他身上化作必然——2024年9月,青島紅十字會的電話傳來消息:他的血樣與一名兩歲血液病女童初配成功。
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命召喚”,林千松沒有絲毫猶豫:“能用自己的力量救一個人,太值得了!”然而,遠在菏澤老家的父母卻憂心忡忡。父母反復追問:“抽細胞是不是很疼?會不會影響身體?”林千松耐心解釋:“現在是通過外周血分離干細胞,和獻血差不多,科學又安全。”他還翻出權威資料,用手機視頻連線醫生答疑,最終以真誠打消了家人的顧慮。
為保障捐獻順利,這個平日里喜歡泡在圖書館的男生開始“嚴苛”自律:戒掉熬夜、堅持晨跑、調整飲食。2024年12月通過體檢后,他笑著說:“感覺自己像備戰高考,但這次‘考試’關乎另一個生命?!?/p>
2月24日,林千松來到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做最后的術前準備。此后幾天,他每天打一針動員劑以促進造血干細胞生長。腰背的酸痛讓他第一次感受到這份責任的“重量”,他卻笑著說:“除腰背和頸部有一點酸痛外,沒有其他不良反應。比起患者的痛苦,這點不適微不足道?!?/p>
捐獻當日,在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20歲的林千松安靜地躺在病床上。隨著機器的啟動,他的血液緩緩流出,經過分離機提取出造血干細胞。歷經4個多小時,林千松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想象我的干細胞能在那個陌生的小身體里扎根、生長,讓她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校園里盡情奔跑,感受生活的美好與溫暖,真神奇!”林千松望著血袋十分開心。
林千松的善舉也在校園內外迅速傳開,在其示范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中。捐獻當天,陪同捐獻的同學李威翔當場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他的勇氣讓我明白,普通人也能成為英雄?!鄙綎|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田艷玲帶隊慰問,稱贊他“為‘05后’青春打了個樣”……
作為學校的學生會干部,林千松的影響力遠不止于此。在校期間,他曾多次組織師生獻血活動,如今更在朋友圈發起“加入骨髓庫”倡議:“讓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這是我的幸運。希望更多人加入骨髓庫,讓這項公益事業常態化!”數據顯示,2024年該校獻血量達2620單位,位列青島高校前三。
“身為‘05后’,林千松讓我們看到了他身上敢于擔當的精神,也為同學們傳遞了一股正能量。”田艷玲表示,學校將以林千松為榜樣,鼓勵更多學生向他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
林千松的故事,不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當造血干細胞攜帶的DNA在另一個身體里生根,當同學們接過愛心接力棒加入中華骨髓庫,當獻血車一次次開進校園……林千松的故事,詮釋了中國青年應有的模樣,拋去“躺平”“佛系”的標簽,展現“擔當”“奉獻”的青春底色。(通訊員 于言朋)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