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涵 通訊員 劉瑞雪 濟南報道
劉偉,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焊接中心工程師,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曾獲“山東省勞動模范”“齊魯大工匠”“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從業18年來,劉偉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大工匠”,助力中國三代核電從無到有、從圖紙到產品,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硬核焊匠”。

匠心引領、銳意創新
鑄就焊接工藝精品
焊接是制作核電站各種設備、結構的關鍵核心工藝,焊接技藝水平決定了機組建造質量,更決定了電站服役壽命。劉偉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堅守核電焊接崗位,始終奮戰在生產一線,面對核電焊接的巨大責任與壓力,他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用匠心守護初心,不斷優化改善核電裝備制造過程中的焊接工藝,為國家自主三代核電多個節點目標實現作出重要貢獻。
弧光耀眼,焊花飛揚。每一個生產焊接技術難點,都是劉偉攻堅克難的重點,哪里有焊接難題,哪里就是他的“站點”。在AP及CAP堆型環吊梁制造過程中,采用厚板SA738 Gr.B核電鋼制安全殼專用低合金高強度鋼板,焊接時淬硬、冷裂傾向嚴重,但該產品服役過程需長期經受巨大動載荷和靜載荷,對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劉偉根據鋼材的焊接特性,首創將離散型移動機器人與高效氣體保護焊技術結合,實現了一鍵啟動,焊縫平、橫、立位置多層多道全場景焊接,把缺陷出現頻率控制在0.5%以下,成功解決高強鋼焊接難點并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隨著時代進步和技術革新,核電行業對焊接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劉偉積極發揮技術技能引領、創新攻關帶頭人作用,憑著竭盡所能的拼勁,開展多輪多批次的新材料新工藝實驗,通過改進操作手法解決了雙相不銹鋼氣保焊裂紋氣孔、厚板打底層未熔合、鋁合金焊后變形量大等缺陷,先后攻克40多項重大焊接技術難題,改進焊接工藝30多項。
匠心典范、科技攻關
勇擔核電設備制造重任
劉偉剛參加工作時,大多數設備和技術都是靠國外引進。不服輸的劉偉圍繞需求深研焊接領域,積極推動自動焊開發和推廣應用,攻克多項卡脖子焊接難題,自主開發多套具有國際水平的焊接裝備和配套工藝,讓更多工友實現由人工焊變自動焊。
劉偉結合生產實際,首創具有狹長空間自動化無軌焊接機器人,解決了在截面積200ⅹ200毫米,長度15米以上的空間內施焊難題,讓自動設備代替人鉆入小空間開展焊接作業,成功注冊“霹靂鼠”商標。目前該機器人已應用至國內多個核電機組以及國外煤電廠建設中。
國家第三代自主核電的空氣導流板產品屬于大型薄板工件,所采用的鋁材在核電行業尚無配套的自動焊工藝及設備,無成熟案例可借鑒。2021年起,劉偉作為項目推動者,不斷進行技術論證和機器人極限臂展伸縮長度的模擬仿真,為了驗證一組工藝數據,他曾在23個小時之內連跑六座城市,最終成功突破鋁合金亮面反光的焊縫識別、薄板變形后軌跡跟蹤、定位焊點凸出等難題,成功應用于該重大工程產品1.85萬米焊縫,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設備實現了一鍵操作,從根本上避免高技能核級焊接工人受到有色金屬危害的風險,填補國內核電鋁合金智能焊接領域的空白。
匠心詮釋、薪火相傳
鑄就“金牌師徒”
通過傳幫帶,劉偉帶領一批批優秀的焊工,獲得7次省部級以上榮譽,榮獲國家電投建功創一流先進集體、山東省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安全生產百強示范班組。
劉偉根據專業屬性及技能人才特點,科學策劃制定年輕焊工個性化培育計劃,多維度、多方面加強技能人才的儲備。2022年,所培養的“00后”焊工登上山東省技能大賽舞臺并榮獲個人三等獎,助力團體收獲二等獎。作為國家核安全局高級考評員,他參與核電行業核級焊工培育千余人,為行業培養高技能工匠和核電事業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金牌師徒”相繼涌現,唯一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賡續核工業精神的“大國工匠”。近年來,劉偉領銜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國卓越創新工作室、全國能源行業科技成果孵化高價值創新平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示范創新工作室等。他帶領的團隊涌現出全國技術能手1人,省、市級首席技師工匠8人,技師及以上焊接技能人才42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