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隆回,有這樣一位建筑工匠:他手握磚刀三十六載,從泥瓦工學徒到省級勞動模范,從技能賽場上的“狀元郎”到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在砌筑精度間書寫著新時代工匠精神,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壘砌出堅實基座,更用一把磚刀刻畫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神圖騰。
他,就是湖南省勞動模范、邵陽市勞動模范、邵陽砌筑狀元、市級鄉村工匠名師、隆回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泥工班班長——范平軍。

范平軍(右一)在工地現場教學
勤學苦練鑄就硬功夫
1987年的夏天,16歲的范平軍攥著初中畢業證書,望著父母因常年重體力勞動變形的佝僂身影,默默收起書包跟著哥哥范慶祥走進縣建筑工程公司的工地。攪拌水泥的堿水灼得雙手蛻皮,灰桶壓得幼小的肩膀紅腫,收工時疼得“連筷子都拿不穩”……30多年后的今天,范平軍依然記得剛到建筑工地干活的場景。
工棚里,哥哥范慶祥“高精度、零誤差”的念叨,像種子般落進這位農家少年的心田,成了范平軍的職業圭臬。為了快速的掌握技藝,他認真觀察老師傅們砌磚的步伐、站姿以及砌筑的手法,把砍削、鏟灰、剁實、勾縫等動作逐一細細琢磨。工友們收工納涼的時候,他或拿起磚刀、線錘等工具在一旁默默練習;或舉著線錘測量殘墻垂直度;或挑燈夜讀相關理論書籍……很快,學歷不高但特別勤快、特別能吃苦的范平軍順利出師,而且成為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隊伍中最年輕的“老師傅”。
匠心淬煉登頂技能頂峰
選擇了這門手藝,就要一門心思鉆下去。2007年,范平軍被公司聘為泥工班班長。為了提高施工組織能力,他一邊拜工程技術人員為師,一邊訪能者為友,經常邀公司質檢員為自己的技術指導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施工規范,熟悉圖紙、鉆研業務,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范平軍憑著專業技能過硬,工作踏實認真,成為公司的一面旗幟,凡是他服務過的建設單位都稱他為“甲方的貼心人”。
2016年7月,邵陽市首屆“砌筑工匠”大賽現場熱浪翻涌。來自全市各縣的39名砌筑工匠齊聚一堂,面對年輕選手的挑戰,范平軍布滿老繭的右手執磚刀輕挑灰漿,左手青磚順勢切入,磚縫間溢出的水泥被刀背精準勾回,整套動作行云流水,盡顯傳統砌筑技藝的精湛細膩。最終,范平軍榮獲“邵陽砌筑狀元”稱號。榮譽接踵而至,2017年范平軍成功衛冕“邵陽砌筑狀元”。2018年,這位“雙料狀元”代表邵陽市參加湖南技能大賽、湖南省第六屆職業技能大賽暨全國選拔賽砌筑工決賽,又獲得全省第11名的優異成績。
“領頭羊”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2019年春節,石門村中平院落里彌漫著別樣年味。一些村民和范平軍抱怨,在工地打零工,但一年到頭攢不下幾個錢。同時范平軍也發現,院子里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不愿涉足這份“又臟又累”的傳統手藝,曾經60多人熱鬧的工匠隊伍也日漸凋零。
“獨木不成林,要讓老手藝變成鄉親們的金飯碗!”范平軍帶動中平村大批村民學習泥瓦工技藝,創新實施“雙線摸排 梯度培育”計劃,建立起涵蓋老中青三代的30余人傳承梯隊,進行分批授課,從識圖放線到勾縫抹灰,手把手教村民“吃飯的手藝”。
村里的工匠們積極與本地優質建筑公司孵化銜接,推行“走出去”靈活務工策略,工匠們年收入逐年攀升,相比之前的年收入,每年純增收上萬余元。如今,這支工匠隊伍已經承接了本地的大部分建筑建設項目,真正實現了“一把瓦刀闖市場、技藝變現富村鄰”的振興蝶變,“中平工匠”已經成為隆回建筑勞務市場公認的金字招牌。
【責任編輯:郭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