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GN發(fā)文,聊了聊Switch 2的價格不會影響成功的原因。
IGN認為從任天堂最大的失敗案例中,反而能窺見Switch 2成功的必然。二十年前推出的Virtual Boy是任天堂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對虛擬現(xiàn)實的認真嘗試。雖然VR這種科幻概念始終充滿魅力,但在1995年,即便最先進的VR技術也遠未達到普及水平。而任天堂的Virtual Boy甚至稱不上先進:為讓設備成功上市,公司做了諸多妥協(xié)。這款需要放置在桌面上、玩家必須彎腰窺視視窗的主機,引發(fā)大量關于讓玩家頭痛的報道。
Switch 2雖然定價高昂,卻與Virtual Boy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它更應該與Wii相提并論:后者憑借高水準的體感技術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徹底改變了游戲交互方式,極大擴展了玩家群體——從養(yǎng)老院到兒童臥室都能看見Wii的身影。正因玩家對Wii創(chuàng)新的持久熱愛,如今任天堂所有主機都標配體感功能,這仍是游玩《皮克敏》《銀河戰(zhàn)士Prime》等游戲的最佳方式。
索尼PS2憑借DVD播放功能成為千禧年初的必備科技產(chǎn)品。但當任天堂找準方向時,其產(chǎn)品總能大放異彩:初代Switch"主機-掌機絲滑切換"的核心創(chuàng)意,徹底打破了家用機與掌機的界限——這個至今仍極具吸引力的設計理念,恐怕沒有玩家希望任天堂放棄。人們對初代Switch的主要抱怨(除搖桿漂移外)是性能不足,而Switch 2恰恰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盡管創(chuàng)新性不及前代,它依然是玩家迫切想要的產(chǎn)品。
但成功不只在于硬件。任天堂近年最大的敗筆Wii U不僅輸在缺乏吸引力的技術,更致命的是暴露了主機失敗的另一個核心因素:游戲陣容匱乏。為Wii U護航的《新超級馬里奧兄弟U》是該系列陷入窠臼的例子。這種換湯不換藥的續(xù)作根本不足以推動主機銷售。其他Wii U旗艦游戲同樣如此:《大金剛國度:熱帶寒流》《超級馬里奧3D世界》等作品雖通過Switch移植版重獲新生,但首發(fā)時都因創(chuàng)新不足顯得乏味。
與Wii U形成鮮明對比的是,Switch 2不僅繼承了任天堂史上最強大的游戲庫,還通過畫質(zhì)升級和新內(nèi)容提供全新體驗。
其首發(fā)大作《馬里奧賽車世界》徹底顛覆系列傳統(tǒng),采用類似《極限競速:地平線》的開放世界設計,讓玩家有充分理由放下玩到包漿的《馬里奧賽車8豪華版》。
更令人振奮的是,Switch 2發(fā)售一個月后,任天堂將推出自1999年以來首部3D大金剛游戲;2026年還將獨占一款類似《血源詛咒》的FS社新作。任天堂給了玩家無數(shù)拒絕錯過這代主機的理由。
當然,價格始終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經(jīng)濟緊縮的當下,說Switch 2不是昂貴的奢侈品顯然不切實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定價與競品旗艦主機完全持平:光驅(qū)版PS5與《馬里奧賽車世界》同捆版Switch 2均為499美元,Xbox Series X也處于同一價位。雖然有人認為Switch 2硬件配置更接近售價380美元的Xbox Series S,但必須考慮任天堂的獨特優(yōu)勢——其價值從不完全取決于性能。
游戲史上因定價過高影響銷量的典型案例是PS3。20GB版售價499美元,60GB版高達600美元(通脹后分別為790和950美元)。2006年時如此高昂的主機售價尚無先例,玩家紛紛轉(zhuǎn)向更便宜的Xbox 360。而2025年的今天,Switch 2雖然昂貴,其定價卻符合當代主機市場常態(tài)。
任天堂在游戲行業(yè)的獨特地位,歸根結(jié)底在于它不斷制定行業(yè)標準的游戲作品——玩家始終愿意為這些體驗支付更高的價格,即使是溢價。但橫向比較競品,Switch 2其實并未要求額外溢價。它或許沒有PS5的機能,卻擁有玩家渴望的技術與游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