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其中,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 墻體面積 陽臺面積。
若整棟樓的總公共分攤面積為1000平方米,套內建筑面積總和為8000平方米,總套數為100套。先算出公攤系數為1000÷(8000×100)=0.0125。若某戶的套內建筑面積是80平方米,那么該戶的公攤面積就是80×0.0125=1平方米。
在購房時,可要求開發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筑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開發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筑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以便更好地了解所購房屋的公攤情況,保障自身權益。
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有哪些
1、建筑設計和規劃:不同建筑類型、結構和布局會使公用部分面積有差異。如高層住宅需更多電梯、樓梯和管道設施,公攤面積比多層住宅大。
2、小區配套設施:小區若有豪華大堂、寬敞走廊、大面積花園和休閑區域等,會增加公攤面積,但也提升了居住品質和舒適度。
3、戶型和面積:一般來說,面積較大的戶型在分攤公攤面積時,相對比例可能會較小。因為無論戶型大小,所享有的公共資源基本相同。
4、得房率:得房率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之比,它與公攤面積直接相關。得房率過高,公共部分面積就會少,可能影響樓梯寬度、大堂舒適度、電梯間數量等;得房率過低,購房者實際使用面積少,購房成本增加。高層塔樓住宅得房率一般在75%-78%,高層板樓住宅在78%-85%,小高層板樓住宅在85%-88%,多層住宅在88%-95%。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