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16日訊(記者 葛萬彩 通訊員 張所海)“老書記就要進京城,合個影,作紀念,再揚帆。支部班子身后站,就好像一座大靠山。擋風遮雨抗嚴寒,為百姓撐起了一片天。”日前,萊西市文化中心小劇場里,鏗鏘有力的呂劇傳出。聚光燈照亮的舞臺上,演員們一遍又一遍一絲不茍地排練,指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動作表情的細微之處。

“正在排演的呂劇《照相》,是以現在沽河街道后莊扶村原書記王順壽為素材,他獲評全國勞模要上北京接受表彰前,曾經幫助過的村里脫貧戶要辦餞行宴,鋪紅地毯拍照,王順壽非常反感這種搞排場的形式主義的文藝作品。”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主席程燦謨介紹,王順壽任職幾十年,歷經風雨,始終堅守初心,帶領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的故事在萊西當地頗有影響。他和創作團隊先后7次走進后莊扶村,采訪十幾位村民,歷經幾個月時間,最終以這種方式,創作出在鄉親們見證下,一張充滿溫情的合影,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我相信,播出后肯定會對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反對形式主義,反對鋪張浪費起到警示作用。”
據悉,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成立于2025年1月,目前在冊會員200余人。副主席楊萬青是原萊州市京劇團文武老生,協會會員大都來自于普通群眾。“參加戲劇家協會以后,通過跟老師們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演唱水平,愉悅了心情,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劇協會員王文杰說,他一直從事個體工作,以前覺得表演就是背臺詞,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成立后,閑暇之余有了更好的學習機會。從劇本分析到舞臺走位,從人物塑造到團隊配合,協會有專業老師指導,在反復排練中,他理解了角色的現實影響意義。

程燦謨作為首屆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主席,幾十年來一直對戲曲情有獨鐘,今年以來,他創作了反腐倡廉、移風易俗為主題的《上頭條》《一茶一飯》《陌生號碼》等五部呂劇小戲,目前《照相》《父愛》已錄制完畢,準備正式匯報演出。在這之前,他創作的呂劇《斷橋驚魂》獲山東省泰山文藝一等獎,呂劇《選舉前夜》獲華東六省一市小戲大獎賽銀獎,五音小戲《回》獲國家藝術基金獎。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舉辦了兩次大型演出,不僅有許多當地群眾稱贊,還吸引了即墨、平度等周邊戲迷觀演。并多次組織戲劇輔導進校園活動,豐富了中小學生戲劇表演理論知識,為培養新一代戲劇愛好者埋下了種子。
時代變遷,群眾對呂劇的喜愛從未減。“給協會的會員們提供場地排練,我心情也很好,還能夠從戲中學到東西,跟各位老師們交流提高自己。”熱心市民胡乃法說,他從小就喜歡看戲,是與戲劇有緣分的。當他得知戲劇家協會成立時,熱情地邀請演職人員到他的瀟雨琴行免費排演。

水集街道戲劇家協會搭建起傳播清風正氣的藝術舞臺,不僅帶動了戲劇文化的發展,他們還用自己編劇、作曲、編導、演出的戲劇,編織出黨群同心、共建文明的精神紐帶。當戲劇人用汗水澆灌文藝之花,當熱心市民以行動托舉文化夢想,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正隨著鏗鏘的鑼鼓聲,融入城市的血脈,滋養著每一方心田。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