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
是時候跟大數據的“偽應用”說“永別”了!2025年的當下,筆者在一家省屬國企的大門口遇到了尷尬事--即便已經是第二次造訪(第一次已經在該企業的電子門禁管理系統做了從身份證到人臉、電話號碼的詳細登記),這次依樣畫葫蘆仍舊要再次填寫,并且電子門禁填完后還要在門衛的登記冊上用筆再次填寫相關信息,等于多次錄入。詢問保安為何多次錄入,回答是“數據是數據、登記是登記”。無獨有偶,另一家地方央企的訪客管理有過之而無不及--要先在離大門200米遠的專門指定的訪客登記室進行相關信息手機APP多達近十項信息的填錄(就差問婚姻戀愛史和個人從業經歷了,而且期間必須關閉個人流量用其指定的內部WIFI,可見相關個人數據完全不收保護的流轉)再折返至大門進行核驗,進入這家公司簡直比進國務院都難。如此種種,讓我這個做大數據的簡直哭笑不得--數據管理本意是便民,為何現在成了“擾民”?事實上,這類現象絕非偶然,筆者親身體歷的如“濟南市二手車置換補貼申請”等等,雖然表面上是在線辦理了,但實際程序上仍然是人工在“制約”便利,由于數據沒有打通,個人相關數據仍需手動填寫并提交各類證件掃描等信息,且由于不是面對面辦理,在遇到問題時只能求助于電話,打電話才發現業務咨詢電話根本就是熱線,更說明遇到問題的人太多了,這不說明在線服務太不好用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類現象?本質就是數據應用的交互出了問題,是數據應用的“始終”顛倒了。出題者思路和解題者思路是不同的,上個系統、上個應用容易,但用戶的體驗無人關切!但凡填過濟南中小學學生綜評的老師和家長都有體會--搞這個平臺的人不僅“無腦”甚至“無德”,最終只成了一個走形式跟上級匯報的表格系統,根本無助于家校互動和孩子成長。數據需求方、數據終端用戶是終,數據供給方、數據終端建設運營方是始,理應“以終為始”,而不應“以始為終”!如若我們的政府平臺或者體制內的企業平臺,能向攜程、頭條、抖音等商業數據平臺學習,真正從用戶出發,真正珍惜和每次用戶的交互,用做“主播”的心態還做“父母官”,想來數據應用就真正成為喜聞樂見而非“雞肋”的存在!最簡單一點,每次服務能否評個星,濟南稅務這點就做得不錯,可惜還是在窗口層面,在線稅務申報仍舊不“給力”。設想一下,如若某些企業機關的登記管理真正通過數據化變得人性化,保安的臉色也就不會那么難看,甚至不再需要保安!
“樣子工程“該叫停了,而“變革驅動”應大行其道!希望看到數據真正帶來效率和效益!希望更多AI模型的智能體在日常的工作作業中出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