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延吉市北山街道丹明社區的一扇窗內燈光已準時亮起。李桂鳳拖著行動不便的腿,在廚房里開始為一家人準備早飯,這尋常人家的一日之始,卻是一個殘疾單親媽媽日復一日扛起三個孩子未來的起點。

當女兒背上書包出門,她又急忙為讀初中的大寶(大侄子)備好午餐,再轉身照料因腦癱與骨髓癌而生活無法自理的二寶(二侄子)起居。這交織著辛勞與堅韌的晨曲,是她二十余載生活的真實底色。
李桂鳳的肩上,扛起的不止一個家。7歲時那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她靈便行走的能力,卻未能折斷她精神的脊梁。當二哥家中雙胞胎之一被確診重疾,面對哥嫂面臨的困境,她默默將健康的大寶接到自己家中,用并不寬厚的肩膀擔當起照顧親人的重任。
命運的考驗并未止步,幾年后二哥生意破產、婚姻離散,她毅然賣掉棲身的房子為其清償債務,更把雙胞胎中患病的二寶也接了過來,從此背上八歲的病弱孩子,無數次輾轉于求醫問藥的漫漫長路。她以殘損之軀,為三個孩子構筑起遮風避雨的“堡壘”。
當自己的婚姻最終在生活的重壓下破碎,李桂鳳的世界只剩下三個需要守護的生命。照顧一個孩子對常人已是勞心費神,而她要撐起三個孩子的健康、三餐與學業,其艱難何止倍增。經濟窘迫如影隨形,身體疼痛日夜相侵,但孩子們眼中,母親的身影始終如磐石般穩定。她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織就了一張嚴密的愛之網。凌晨即起備餐,風雨無阻接送,穿梭于不同學校之間,深夜仍守著病榻上的二寶……每一個咬牙堅持的日子,都無聲詮釋著“母親”二字最堅韌的含義。
令人欣慰的是,這份毫無保留的愛,早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自強與感恩的種子。盡管從未踏足任何課外輔導班,女兒以“延吉市優秀學生”回報母親的辛勞;大寶更以全市中考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照亮了這個家暫時的灰暗。那句“想讓姑姑像正常人一樣走路”的樸素愿望,是孩子對她愛的深沉回響。
在丹明社區,提起李桂鳳,居民們無不交口稱贊。身為社區殘聯主席,她將這份源自家庭的責任與大愛延伸至工作中,成為扶弱助困的貼心人。
當被問及為何能承受如此重擔,李桂鳳只是平靜地說:“這些不過是為人兄妹、為人父母的本分。”這樸素的認知,卻閃耀著人性深處最動人的光輝。
李桂鳳如一束微光,不僅照亮了自家屋檐下的方寸之地,更以平凡的壯舉,映照出吉林大地孝老愛親、堅韌擔當的時代風尚。李桂鳳用半生坎坷與不屈證明,生命的光輝不在坦途,而在每一次于苦難中依然選擇站立的姿態。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馬春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