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 賈淘文)在日前閉幕的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市“唐代白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牡丹瓷創始人,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學武,把永不凋謝的洛陽牡丹帶到博覽會的現場,經典的國禮彩繪花盤、小板壁系列作品、東方妞妞系列作品,以及國貨潮品“小花匠”飾品系列,巧妙地將牡丹瓷技藝與當代審美元素融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彰顯出新時代“河洛工匠”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匠心精神,引領觀眾走進一座充滿古都風情的“國花世界”。
李學武大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引領與工藝美術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規模持續增長,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了落實國家政策、推動工藝美術發展的有效平臺,不僅為牡丹瓷提供了展示技藝的機會,更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添了動力。洛陽牡丹瓷多年來的創新發展歷程,恰好是對本屆博覽會‘工美中華 向品而興’主題的完美詮釋。”
他表示,從文化交流層面來看,博覽會為全國各地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工藝美術人才與佳作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洛陽牡丹瓷與其他優秀作品同場競技,讓“河洛文化”“牡丹文化”、陶瓷文化與其他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極大地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這種交流不僅局限于國內,更有效推動中國傳統工藝走向世界舞臺。在行業發展推動方面,洛陽牡丹瓷將在博覽會上與眾多專家學者、業內優秀傳承人深入探討技藝創新、材料研發、市場推廣等關鍵問題,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思路。從品牌塑造角度而言,通過展示自身精湛的制瓷技藝和獨特魅力,能夠有效提升洛陽牡丹瓷的品牌形象,為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開拓新市場創造了機會。
洛陽牡丹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100—1400多種,可分為9個色系。今年,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全市共計接待游客1033.7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82.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和5.72%。如今,洛陽牡丹不僅是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更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與陶瓷技藝的鮮活載體。
李學武大師說:“牡丹雖美但韶華轉瞬即逝,古人曾發出‘人道洛陽花似錦,偏我來時不遇春’的感慨,將古都洛陽的牡丹春色永留人間,是我創燒牡丹瓷的初衷。洛陽牡丹瓷學名洛陽白瓷,是將洛陽千年牡丹文化與陶瓷技藝的完美融合,利用唐白瓷燒制技藝創造出的新派藝術陶瓷。白瓷燒制技藝始創于河洛地區,隋代叫隋白瓷,唐代稱為唐白瓷,迄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我們從2009年開始挖掘唐白瓷技藝,致力將白瓷與牡丹兩大洛陽文化符號結合在一起,打造一款永不凋謝的牡丹花,既展現出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又體現出白瓷燒制技藝深遠的文化內涵。”

《華彩共融 盛世同輝》

《盛世花開》
在李學武看來,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除了傳承好唐白瓷的技藝,更要把“牡丹文化”真正融入產品的設計和創作中,向全世界展示“國花”之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對記者說:“為了讓洛陽牡丹瓷走進大眾生活,我們不斷在藝術性與實用性方面下功夫,將非遺與創意深度融合,以牡丹瓷技藝為載體,創作出大到瓷盤、花瓶等陳設藝術品,小到項鏈、耳墜等國潮飾品。在傳統文化IP年輕化的今天,我們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組建年輕化的設計團隊,先后研發出了上千個品種的產品,面向年輕消費者我們推出了國潮‘小花匠’飾品系列,讓牡丹瓷以更加輕盈的姿態,走進大眾生活,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我們希望通過多角度、立體化的創新模式,讓傳統非遺文化在當今多元化的潮流中不斷傳承,讓牡丹瓷成為洛陽、河南,乃至全國的文化品牌。”
據介紹,近年來,洛陽牡丹瓷不僅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自190多個國家的貴賓,還與時尚、科技元素融合,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技藝的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加。李學武的團隊中有個16人組成的創新小組,專門負責全國市場考察與產品創意開發。未來,洛陽牡丹瓷將與AI聯動,研發出一款以陶瓷材質為外形的唐朝侍女造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可以與使用者進行日常對話和非遺文化科普的互動。目前,李學武大師擁有牡丹瓷發明專利19個、實用新型專利上百個和外觀專利千余個,洛陽牡丹瓷已成功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創意新興產業,為洛陽的文化繁榮發展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學武大師表示,此次,再一次登上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的舞臺,洛陽牡丹瓷一方面要與眾多工藝美術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交流,多角度探索發掘牡丹瓷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挖掘其在傳承和發展傳統陶瓷文化方面的優勢資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博覽會的平臺資源,為洛陽牡丹瓷拓展更多市場機遇,不斷完善品牌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力推動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的可持續發展。未來,洛陽牡丹瓷將以此次參展為新起點,繼續秉持傳承與創新精神,不斷提升制瓷技藝,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讓中國陶瓷藝術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