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 鯉
一塊金疙瘩經過捶打、抽絲、焊接,成為了一件玲瓏剔透的首飾;一坨泥巴在淘洗、拉坯、上釉后浴火重生化作了精美的瓷器;一片廉價的翡翠邊角料,經過匠人設計雕琢后,變成了收藏級的珠寶……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火爆,不少展示古法技藝的內容成為眾多博主的創作題材。在此類短視頻中,“孤獨”的匠人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中,上山取石,下水撈珠,鍛打金銀,煉泥拉坯。在視頻畫面中,風吹云霧與貓犬酣睡的轉場中,一件件散發著匠人匠心的古法藝術品展現在廣大網友面前。
當眾多網友沉浸在優美的畫面與精湛的技藝中無法自拔的時候,短視頻中商品銷售的鏈接適時出現,伴隨著主播“來我直播間”的話術邀請,成功將網友引流到店鋪交易。在短視頻的感染下,網友對古法技藝的珍貴性深信不疑,紛紛收藏購買,然而當他們購買了所謂出自古法技藝的藝術品后,實際收到的卻是批量生產的現代工藝品。
此種做法令筆者不禁發出感嘆:“我拿你當‘大師’,你拿我當‘大頭’。商家打著弘揚古法技藝的旗號,販賣現代工藝品,這簡直就是‘賣茶女’營銷套路的升級版。”
一位花絲鑲嵌藝術大師曾公開表示,隨著現代工藝的不斷升級,一些所謂的花絲鑲嵌首飾僅憑肉眼都不能分辨出是否為古法技藝,必須要經過火燒才能分辨工藝屬性,因為純手工制作的花絲作品在焊接時需要使用焊藥,作品經過火燒后會分解成一個個零部件,而現代工藝品是一體成型,加熱后只會熔化,不能分解成零件。
古法技藝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一直備受關注。然而,當這種社會關注逐漸轉變成為一種高品質消費需求的時候,一些商家就容易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將文化變成營銷的幌子。
筆者認為,此種做法勢必會削減傳統技藝的珍貴屬性,更容易讓消費者對傳統技藝產生誤解和不信任。當然,筆者需要強調的是,古法技藝和現代工藝兩者之間并無直接沖突,也不應以工藝的不同武斷地進行比較。但是,商家打著弘揚古法技藝的幌子,將批量生產的現代工藝品包裝成具有稀缺性的高端藝術品的行為,就涉嫌以誤導消費者的方式進行消費欺詐,不僅深深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文化情感,更直接影響了古法技藝的傳承發展。
針對此類現象,筆者希望短視頻運營平臺應主動承擔起主體責任,不僅要對入駐平臺的商家、主播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還應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對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的合規性與真實性進行嚴格審核,一旦發現通過虛假內容吸引流量的視頻,應及時對短視頻的運營方式進行干預。同時,平臺還應健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針對珠寶首飾、收藏品等銷售品類,可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提供權威的鑒定及復檢服務,主動作為,切實提升網絡消費空間的誠信度,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筆者還要提醒廣大網友朋友,不要盲目相信短視頻的內容,在面對昂貴的收藏品介紹和主播演繹的劇本內容時,應保持冷靜,避免盲目消費,陷入商家套路。
可喜的是,自4月15日起,中央網信辦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突出問題,從嚴打擊惡意虛假擺拍、散布虛假信息、違背公序良俗、違規引流營銷等惡意營銷亂象,切實維護網民合法權益,推動短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此次行動,也將為一些意圖通過短視頻引流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商家敲響了警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