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徐浩 通訊員 劉曉菲 濰坊報道
“感謝建行工作人員的擔當、敢為,使我被騙走的30萬元失而復得。”6月17日下午,客戶劉某懷著激動的心情,從河北省黃驊市跨越近300公里,專程將一面印有“雷霆出擊護民財產 萬里追贓為民挽損”的錦旗送到建設銀行濰坊濰城支行工作人員手中。這面承載著客戶誠摯謝意和高度認可的錦旗,背后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反詐保衛戰,更見證了濰坊建設銀行全力守護民眾“錢袋子”的責任擔當。

6月16日下午,客戶王某來到建設銀行濰城支行營業室辦理大額轉賬業務,欲將其建行卡內30萬元跨行轉至名下他行賬戶。業務辦理過程中,柜員察覺到客戶神情緊張,在核查轉賬用途時,王某稱“資金是朋友歸還的借款”,并主動出示了其與匯款人當天催款的微信聊天記錄及以前的借條。客戶的主動行為更引起了柜員警惕,隨著盡職調查的深入,柜員進一步發現“端倪”,該客戶的30萬元為當天入賬當天轉賬,且其賬戶狀態為“暫停非柜面”。柜員憑借敏銳職業警覺,立即聯系網點負責人協助核實。
為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防止潛在的風險和欺詐行為,網點負責人通過客戶王某提供的“借款人”手機號開展電話信息核實,“借款人”接聽后像早有準備,應對中有問必答、對答切題。至此,該筆30萬大額轉賬業務的真實性核實結果,看起來無懈可擊,可憑借反詐工作積累的經驗,網點負責人細微洞察到明顯蹊蹺:客戶王某只有當天與“借款人”的債務追討聊天記錄;出示的借條紙張、筆跡及手印明顯較新,疑似偽造。網點負責人又根據借條中的信息,查詢到30萬元匯款人“劉某”在系統中留存的手機號,發現前后兩個手機號不相符,便通過系統留存手機號再次開展電話核實,發現兩次接電話的“借款人”不是同一人,且真實的劉某在經網點負責人說明情況后,已經意識到自己被網絡詐騙,急切地懇請建行攔截資金,挽回其經濟損失。
網點負責人以“需要進一步核實信息”為由回避客戶王某,迅速啟動警銀聯動機制,協助警方爭分奪秒搭建起跨省反詐防線,最終成功攔截資金轉移,順利將30萬元資金返還至劉某賬戶。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高發態勢,嚴重威脅群眾財產安全。為筑牢反詐防線,建行濰坊濰城支行將繼續履行銀行業風險防控社會責任,構建起常態化警銀聯動機制,筑牢守護金融消費者財產安全的堅實盾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