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19日訊當蟬鳴漸次攀上樹梢,望岳小學的畢業生們正用筆墨與信物,編織著一場跨越時光的約定。近日,“時光膠囊”封存回憶活動溫情開展,孩子們以文字訴感恩,用信物寄初心,將五年小學時光濃縮進一枚枚沉甸甸的“時光膠囊”里。
“給同桌:謝謝你在我忘帶橡皮時偷偷遞來的半塊橡皮,它現在還躺在我的筆袋里。”“給李老師:您總說我的作文像春天的小溪,其實是您的紅筆批注讓文字有了溫度。”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孩子們伏案執筆,將藏在心底的感謝化作筆尖流淌的文字。有的同學細數運動會上全班吶喊的瞬間,有的描繪美術課上與伙伴共用的一盒彩筆,更有人寫下對未來的期許:“二十年后,我想帶著發明的機器人回母校看您!”



這些帶著溫度的文字,既是對五年時光的深情回望,也是給未來自己的第一封“成長家書”。
“如果二十年后的你成了醫生,記得要像張奶奶那樣溫柔對待病人哦!”在分享環節,孩子們攥著信紙走上講臺,聲音里帶著緊張的顫抖,卻掩不住眼里的光。有人模仿班主任的口頭禪逗笑全場,有人讀著讀著紅了眼眶,臺下隨即響起輕輕的掌聲。當“想成為國家隊滑冰運動員”的夢想被大聲念出時,全班同學自發用課桌敲出節奏,將祝福化作共鳴的鼓點。

這不是單向的傾訴,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原來他也偷偷在數學課上畫過飛船!”“她的夢想和我一樣是當老師耶!”分享間隙的竊竊私語,讓同窗情誼在彼此的故事里愈發清晰。
活動最后,同學們們將信件小心翼翼地塞進透明瓶中,再撒入彩色亮片和寫滿祝福的星星紙條。“我在瓶蓋上刻了咱們班的畢業年份!”“你看我畫的校徽,以后一眼就能認出!”他們趴在桌上認真裝飾瓶身,標簽上的班級姓名被描了又描,仿佛在給這段記憶蓋上郵戳。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見少年模樣。”當最后一枚膠囊落鎖,這場充滿儀式感的畢業課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紀念意義。它讓同學們在書寫中梳理成長,在分享中學會共情,在封存中埋下希望——那些被時光封印的筆跡與信物,終將在未來某一天,成為照亮人生的溫暖注腳。(通訊員 李金倍)
責任編輯:單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