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電信業陷入用戶增速放緩、流量收入見頂的困局,中國通信產業鏈正在尋找新的破局點。
南京西路咖啡館里,通過手機拍攝的AI寫真正在通過毫秒級的網絡實時傳輸至咖啡機,2分鐘后一杯定制的拿鐵誕生,而支撐這一實時傳輸的,是上海移動部署的5G-A網絡。
這樣的應用場景在2025 MWC上海展會上隨時可見。無論是通信行業5G-A與AI的融合應用,還是上游芯片廠商對AI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挖掘,亦或是終端廠商展示在手機、PC、智能眼鏡等終端上的AI使用場景,AI與5G的結合已無處不在。
“電信業歷經近40年的快速發展,已進入了技術過剩、主要市場消費者基本需求飽和滿足、收入增長停滯的年代,但即使是成熟市場,也不是一成不變,需要抓住成長型需求,驅動增長。”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MWC首日演講中表示。
而在GSMA會長Vivek Badrinath看來,基礎設施是5G演進的基石,他呼吁全球在推進6G的同時,確保5G投資回報和政策支持,在技術演進的同時匹配市場節奏,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
從基建擴張到場景化落地??
5G一直是MWC上炙手可熱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A(增強5G)借助3CC(頻段聚合)和毫米波通信技術,下行峰值速率可達5Gbps以上,甚至突破10Gbps(約為5G的10倍),上行速率也能達到1Gbps或更高。這種超高速、低時延的特性,為高清視頻直播、移動辦公乃至未來更復雜的應用場景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撐能力。從MWC上的參展廠商來看,通信領域的發展重點也正圍繞著5G-A展開。
作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中國正率先進入5G-A時代。
目前,中國三大運營商已在國內30多個省份部署5G-A網絡。具體而言,中國移動5G-A商用城市已超330個,計劃今年投入98億元繼續推進5G-A商用;中國聯通計劃聚焦39座重點城市主城區全面啟動5G-A業務,并在其他300余座城市的重點場景推廣;中國電信則計劃今年進一步擴大5G-A基站規模,覆蓋超過150座重點城市。
全球市場上,5G-A發展勢頭強勁。除了中國三大運營商、泰國“AIS”、阿聯酋“Du”、科威特“Zain”等十多家運營商進行了規模部署,其中8家發布了商用套餐。同時,還有60家運營商宣布了商用計劃,其中超過30家已完成技術驗證。
“5G-A網絡建設進入快車道。”華為常務董事汪濤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今年全球將有超過50張5G-A網絡規模商用,覆蓋超300個城市。同時,5G-A終端全面成熟,涵蓋手機、CPE、物聯設備等多樣化的終端類型。
以上海的5G-A網絡部署為例,作為全球首個發布5G-A套餐的運營商,上海移動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A 3CC(三載波聚合)商用網絡以及5G-A城市軌道公交專網。實測數據顯示,該網絡下行峰值速率達5Gbps,上行超500Mbps。而這張“城市智能網”正催生20余個行業創新標桿,比如浦東金橋的車聯網系統將信號延遲已壓縮至20毫秒,金山無人機物流平臺實現了全天的低空調度。
而在消費領域,在南京西路Bread etc咖啡館里,5G-A技術也在通過各種方式落地。用戶通過手機拍攝的照片,可以實時生成漫畫風格寫真,并通過室內的網絡在幾分鐘內復刻在拿鐵的拉花上。“從照片處理到咖啡出品,全程依托5G-A網絡支撐,上行速率500Mbps保障圖像秒傳,1ms級時延確保云端AI即時響應。”咖啡店的店長對記者說。
現場的一位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在5G市場,特別是在近年來AI的增持下,整個toB端和toC端的應用場景將發生較大變化,如在內容的生成端、流量場景的變現端等。
“AI部署之后,它的多模態應用會對流量產生更多的需求,無論to B還是toC,大家的內容消耗和生成,都可能會給運營商帶來比較大的市場紅利。”上述人士說。
增長天花板下的商業化破局
5G-A與AI的深度融合正在為各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也為當下運營商的增長瓶頸帶來商業機會。
從用戶規模數據來看,盡管移動電話用戶規模依舊穩中有升,5G用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但流量價值的挖掘卻不盡如人意。這是一個持續許久的現實境況,“管道化”問題一直橫亙盤旋,而OTT廠商在移動和云時代獲取更多紅利。作為基礎設施的網絡體系,能否在AI時代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是當前通信市場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過在ChatGPT的推動下,運營商也在評估AI帶來的機會窗口。比如此前SK電信發布的“AI金字塔戰略”,目標是到2028年將AI相關項目的投資增加近兩倍。而在MWC上海期間,中國運營商也同時圍繞AI發展戰略發聲。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認為,從十多年前開啟的“互聯網 ”,到五年前開啟的 “5G ”,再到當下,人工智能正推動人類社會邁入 “AI ” 時代。隨著AI技術能力與經濟效益 “兩個規模效應” 持續釋放,AI在語言理解、圖像識別、高效學習等方面已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初步展現出思維、角色等類人屬性。未來,中國移動將以“AI ”為戰略著力點,將“碳硅融合創新”作為突破行業增長瓶頸,致力于成為AI的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
中國聯通則在MWC上集中展示了在網絡能力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全球數字化等領域的最新成果,通過AI技術的優化網絡資源調配。
徐直軍也在演講中提到了如何在現有流量天花板下找到新的增長機會。他就兩個具有潛力的高價值群體舉例:“2024年全球騎手達700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6億人,占到全球工作人口的5%。同時,他們也是電信運營商的高價值用戶,其MoU(平均每用戶每月通話時長)是普通用戶的4倍,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是普通用戶的1.6倍;另一群體是直播從業者,2022年全球職業主播約100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達1.3億人,他們的DoU是普通用戶的5倍,ARPU值是普通用戶的4倍。”
他認為,滿足這些新興群體(如騎手、主播、電競玩家)、新終端(如智能眼鏡、智能潮玩)以及新用戶行為(如高鐵辦公、地鐵刷劇、場館直播)的需求,雖然對運營商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正是驅動未來增長的關鍵路徑。
有著同樣想法的還有愛立信集團亞太區前沿技術總監Christopher Price。他對記者表示,5G-A的發展還未完全展現其潛力,預計未來幾十年將見證一個更加強大的生態系統和更快的技術采用率。“隨著網絡價值的提升,從網絡中提取的價值也會顯著增加,而這主要是因為構建強大的生態系統。”
目前,愛立信在國內外已進行了差異化連接的多項嘗試,包括與運營商在中國秦皇島等地的合作,這些合作也包括了一些直播基地支持,包括為直播場景專屬劃分了獨立的網絡切片,確保直播流量優先傳輸。
“AI會重塑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比如,利用AIGC一鍵生成小時級的2D/3D視頻將成為可能。同時,AI的精準推薦能力讓更多個性化內容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AI在內容生產和傳播模式的發力,會讓未來五年網絡流量以超越摩爾定律的速度重回高速增長。”一位通信設備廠商對記者表示,網絡向前一步將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從5G NSA、SA到5G-A,運營商正在加速從流量經營走向體驗經營,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