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聯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UNCTAD)發(fā)布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小幅增長4%,達到1.5萬億美元,但排除幾個渠道流量較大的歐洲經濟體的金融交易波動后,全球FDI實際下降11%,連續(xù)兩年兩位數下滑。
UNCTAD秘書長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 在報告中稱:“全球經濟仍在努力應對一系列復雜的挑戰(zhàn),不斷增加的債務、持續(xù)的GDP增長低迷、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和投資流動的結構性轉變。”
報告稱,2025年國際投資前景不容樂觀。貿易緊張局勢已導致大多數FDI前景指標下調。2025年第一季度的早期數據顯示,交易和項目活動創(chuàng)歷史新低。
亞洲仍是全球外資流入主要目的地
報告顯示,工業(yè)領域的綠地投資項目增加3%,但價值下降5%,總價值仍保持 1.3萬億美元的有紀錄以來第二高水平。國際項目融資 (IPF)則繼續(xù)呈下降趨勢,降幅26%,匯率和利率的不確定性也影響融資條件。此外,跨境并購交易額增長14%,達到4430億美元,但仍低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這表明在政策風險、監(jiān)管審查以及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投資策略正朝著國內和近岸投資方向發(fā)生結構性轉變。
從區(qū)域結構上看,報告顯示,2024年發(fā)達經濟體吸引FDI流量下降22%。若不計入歐洲"管道經濟體”的金融交易波動,歐洲吸引的FDI暴跌58%,北美則增長23%。
亞洲的發(fā)展中經濟體仍然是全球外資流入的主要目的地,占全球FDI總額的40%,但2024年該地區(qū)吸引FDI總額為6050億美元,較去年下降3%。流入東盟的FDI增長顯著,以10%的增幅達到2250億美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同樣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還有非洲,受埃及某大型項目推動,非洲吸引的FDI增長75%,達970億美元。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吸引的FDI下降12%,部分原因是能源價格下跌,但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宣布的綠地項目數量和價值有所增加。
報告顯示,從行業(yè)趨勢上看,由于IPF下滑,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下降明顯,項目數量下跌9%,但數字基礎設施項目數量增長4%, 包括平臺和服務在內的整個數字行業(yè)的項目數量增長17%,項目價值翻了一番。
可再生能源領域和關鍵礦產領域的綠地項目公告數量分別下降12%和近50%。電子、汽車、機械和紡織等供應鏈密集型行業(yè)的綠地項目公告保持穩(wěn)定。受生產轉移政策影響,半導體領域再次出現大型項目公告。在已宣布的10個最大項目中,有4個屬于半導體行業(yè),總資本支出達700億美元。
報告顯示,2024年,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實現上,對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以及水和衛(wèi)生設施領域的投資均下降超30%,僅有在健康和教育領域上的投資增長約25%,但總投資額較低,不足150億美元。
數字經濟投資是增長和轉型引擎
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左右,Alphabet、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公司在全球最大跨國公司銷售額和資產中所占的份額有所提升。
綠地投資是對發(fā)展中國家數字經濟領域投資的主要形式。2020~2024年期間,發(fā)展中國家共吸引了價值5310億美元的綠地項目。投資目的地也高度集中,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墨西哥、中國、巴西、沙特阿拉伯和泰國在內的10個經濟體占吸引了總投資的近80%。
美國是發(fā)展中國家數字經濟領域綠地項目投資的主要來源國,占同期總投資36%,隨后是中國和新加坡等亞洲經濟體,占比27%。
數據中心現已成為對發(fā)展中國家的主要投資目標,其次是數字服務和解決方案、信息通信技術(ICT)設備和基礎設施。
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已成為高增長科技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主要資金來源。2020年至2024年期間,發(fā)展中國家的科技公司從外國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中獲得2060億美元。
格林斯潘稱,面對全球經濟的挑戰(zhàn),報告指出,數字經濟投資是增長和轉型的引擎。數字經濟正以每年10%至12%的速度增長,超過全球GDP增長,并在全球價值創(chuàng)造中所占份額不斷上升。
在全球投資環(huán)境上,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投資政策制定仍然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產業(yè)政策目標的強烈影響,2024年全球共新出臺174項投資政策措施,其中78%有利于投資者,激勵措施仍是主要政策工具。
截至2024年底,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ISDS)案件總數已超1400起,其中約75%發(fā)生在過去15年。2024年,投資者提起58起仲裁,采掘業(yè)和能源供應領域的投資者占一半以上。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yè)動態(tài),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