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塔吉克斯坦小伙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叫張浩,一年前,他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在福建師范大學相識,一起學習漢語。
“當時我的漢語還不太好,過了漢語言水平三級后(這是可以去中國大學學習的基礎),就去中國大使館考試了,最終拿到了福建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張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學習期間,張浩每個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獎學金,住宿和學費則獲得減免。“除了吃的穿的,我每個月還能給自己存下一點錢。”張浩說,在塔吉克斯坦學習漢語,可以去當地的孔子學院,通過漢語言考試三級后,就可以被孔子學院推薦到中國的大學讀書。
誰在飛去塔吉克斯坦
張浩剛開始學漢語也是在孔子學院,當時他對于中國的印象,還都是在外網看到的一些視頻。“后來我的一位漢語老師跟我說,需要親眼去中國看一看,會發現跟網絡上說的不一樣。來了中國后我的判斷真的改變了不少,中國人很友好,也很喜歡跟外國人交流,交朋友。”
張浩當時去福州讀書時,需要從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別先飛到烏魯木齊,再從烏魯木齊飛到福州,因為塔吉克斯坦沒有到福州的直飛航班。
早在2022年,南方航空就恢復了烏魯木齊到杜尚別的直飛航線,后來又在首屆中亞峰會召開前開通了西安-烏魯木齊-杜尚別航線。幾天前,北京大興-杜尚別的直飛航班也開通了,張浩來中國的航班選擇多了不少。
塔吉克斯坦只有1050萬人口,杜尚別的人口為70多萬,這樣的人口基數對航司開通直航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壓力,但隨著中塔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和兩國經貿往來的逐漸增加,航班上的客人也變得越來越多。
塔吉克斯坦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但在南航開飛北京大興-杜尚別之前,塔吉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唯一沒有與中國實現首都之間直航的國家。
根據航班管家的統計,目前在執飛中-塔航線的航空公司有兩家,除了南航還有塔吉克斯坦的索蒙航空,雖然總的航班量比鄰國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哈薩克斯坦要少得多,但相較疫情前同期的恢復率也達到了125%。
南航營銷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兩年到杜尚別的飛機上的客人以工商務和勞工為主,包括央企援建當地的技術工人、尋找投資機會的生意人等。
張浩說,塔吉克斯坦的政府大樓、議會大廈、博物館、圖書館等新的建筑多是中國企業援建的,在塔吉克斯坦也開始看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面孔,有的開餐館,有的賣二手車。而塔吉克斯坦人最喜歡去的中國城市是義烏和廣州,因為可以采購到不少便宜的好東西,再回到本國銷售。
因為學了漢語,張浩在假期也會回國給當地企業當翻譯,口譯半天就可以賺到600美元。“現在幾乎每個工廠都有中國人來談合作,有的賣設備,有的建工廠,翻譯需求也大幅增加。”
航班量翻番
客流量的增加從訂票數據上也可見一斑。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17日),從中國飛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78%,其中飛往塔吉克斯坦的機票預訂量增長70%,飛往吉爾吉斯斯坦的增長1.2倍,飛往哈薩克斯坦的增長85%,飛往烏茲別克斯坦的增長62%。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還沒有互免簽證,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免簽已經先行一步。
或許是受免簽刺激的旅游需求和當地經濟體量的雙重影響,中國到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航班量也是中亞五國中最多的。
根據航班管家的統計,在中亞五國中,中國到哈薩克斯坦的航班量最多,較疫情前的恢復率為176.3%;而航班量恢復率最高的是中國到烏茲別克斯坦,達到了376.1%。
此外,與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的航班恢復率也分別達到192%和140%。
也就是說,中國到中亞五國的航班量都已超過了疫情前。航班管家DAST平臺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5月,中國大陸至中亞五國的航班量926架次,是2019年同期的2倍,其中南方航空承運航班量居首位,比2019年同期增長近3倍。
而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到一些傳統歐美國家的航班量仍未“滿血恢復”,其中到北美洲的恢復率更是只有不到三成。
對此,多位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去年以來,中國的國際航線發生了不小的結構性變化,其中到中亞、非洲和中東地區“一帶一路”國家的客運航班量占比超過七成,而三大航新開的航線也更多是到非傳統市場,這與傳統的歐美航線受航權對等限制的影響,以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加強不無關系。
目前,中國到中亞的航線仍在持續更新。比如上海首條直飛中亞國家的客運航線就在不久前開通,由哈薩克斯坦斯卡特航空執飛,東航也計劃在7月新開上海-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航線;南航則在開通北京大興-塔吉克斯坦杜尚別后,還將開飛廣州-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以及廣州-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航線。
密集飛中亞背后
航司加碼中亞航線的背后,是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以及經貿合作的日漸深入。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948億美元。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的主旨發言中表示,兩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貿易額增長35%,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光伏等中國產品走進中亞,蜂蜜、水果、小麥、禽肉等中亞農產品豐富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
張浩也告訴記者,他自己用的手機就是小米的,而杜尚別路上的出租車很多也是比亞迪和哪吒品牌。
而在客車市場,宇通則是出口中亞市場最多的中國客車品牌,總銷量突破10000輛,其中約1000輛是新能源客車。2025年底之前,宇通還將有700輛客車在阿什哈巴德交付投運,這是土庫曼斯坦近年來最大的公交車采購項目,同時還將交付吉爾吉斯斯坦57輛輕客,這也是該國首次引入輕客產品。
此外,宇通客車還與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技術公司合資建設了工廠,生產客車和工程機械。
一位到中亞五國考察過的礦業人士告訴記者,中亞地區的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但也面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有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等問題,這也給了中企參與投資與開發的機會。
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對中亞國家投資已超300億美元,在基礎設施、油氣采礦、加工制造、醫療衛生、教育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一批大項目已經落地。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2025至2026年被確定為“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年”,聚焦貿易暢通、產業投資、互聯互通、綠色礦產、農業現代化、人員往來等,中方將在未來兩年向中亞國家提供3000個培訓名額,在中亞開設更多文化中心、高校分校、魯班工坊,在中國高校增設中亞語言專業。
張浩說,今年9月份,已經通過漢語言四級考試的他要去另一所在重慶的大學深造,他朋友的哥哥也要去鄭州的大學讀書,身邊愿意主動學漢語的塔吉克斯坦人也越來越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