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訊 “一人住院,全家忙亂”,這是很多患者家庭面臨過的難題。如何讓患者安心治療,又能為其家庭“松綁”?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印發《醫院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自今年6月起,各地開展為期兩年的免陪照護服務試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陪護病房”。在患者或家屬自愿的基礎上,由護士或醫院聘用醫療護理員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護服務。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優先在老年醫學科、神經科、骨科等一級護理住院患者占比較高的科室開展。
推廣“無陪護病房” 難在哪?
在醫院里的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等敏感區域,一直以來都要求“無陪護”,實行嚴格的探視制度。因為限制訪客和家屬進入病房,能夠減少院內感染的風險。然而,記者在先期試點的醫院采訪時發現,目前“無陪護”病房大范圍推廣面臨不少困難。
記者在浙江、廣西等地先期試點的“無陪護病房”發現,由于傳統觀念,不少患者難以接受這一服務模式,仍然選擇由家屬親自照顧。
患者家屬 劉多平:我母親自尊心特別強,如果是全權托付給醫院,她是不愿意的,我們也沒辦法,只有子女親自上陣。
患者家屬 張修永:請護理員很難達到周全細致的照顧。子女自己照顧就可以掌握親人的生活習慣和特殊的需求。

專家認為,由于家屬對醫療過程參與少,一旦發生意外,容易發生醫療糾紛,醫院要管理好合作的“無陪護”服務公司,由醫生、護士和護理員形成相對穩定團隊,患者或家屬參與考核護理員的工作,這是預防糾紛的關鍵。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岳:在醫療機構推向市場之前,病房都是無陪護的。除了探視時間,要還病區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樣更有利于病人休息。從這個角度來說,發展的趨勢應該是全面的無陪護。

當前,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員數量較少,且由于薪酬待遇不高,人員招聘尤為困難。專家建議,國家應加大投入,培訓醫療護理員,并逐步將護理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從而推動“無陪護病房”服務模式的普及。
“無陪護病房”服務能讓人放心嗎?
不用家屬陪,也不用自己找護工,“無陪護病房”能讓人放心嗎?收費貴不貴?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先期試點的四川、廣西等地醫院進行了采訪。
在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無陪護病房”,89歲的胡學芬老人已在這里入住半年了。三年前,她因腦梗、股骨骨折,長期臥床,反復肺部感染。

胡學芬的兒子 史可:到這兒來之前,母親屬于心衰,身上長了褥瘡。來到了八醫院,護理員比較專業,比如要翻身擦身,要換尿布,這些事情都事無巨細。
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是一家老年專科醫院,目前入住的2000名患者中,80%以上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其中96%的住院患者自愿選擇醫院提供的免陪照護服務。醫院根據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將照護標準分為7個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

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照護部主任 羅琳文:我們希望護理員能夠提供像家屬一樣的親情式的陪伴,也能夠提供生活服務的內容,同時還能夠提供一些專業照護的知識。
在廣西,目前已有73家醫院開設“無陪護”病房,提供1萬多個“免陪照護”床位。桂林市人民醫院是廣西首批試點醫院。

醫生、護士、護理員已形成相對固定的團隊,患者對“無陪護”服務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無陪護”病房簽約率由從試點初期的不足10%提升到現在的50%。

患者家屬 蔣泰文:起初聽說護理員一個人要護理很多個病人,我心里面一直不放心,但是我爸做手術以后,護理得很好,有時候比我們做子女的都照顧得好。
“無陪護病房”收費體系更加合理公開
那么大家最為關心的:“無陪護病房”收費是否會很高呢?各地的試點表明,與家屬自己請護工相比,醫院統一安排的護理員不僅服務更專業,而且收費體系也更合理公開。
以前的護工是由患者家屬自行聘請的,大多數護工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收費也沒有明確標準。而“無陪護病房”里的護理員則是經過醫院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醫院對他們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督考核,收費“明碼標價”。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照護需求,制定一對一、一對二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包,并將服務內容和費用進行公示,讓家屬自主選擇。

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 晏殊:收費體系的合理化和公開化,這對打消老百姓或者家屬的顧慮非常有作用。

住在“無陪護病房”的胡學芬老人屬于完全失能,每月護理費3900元,長期護理保險每月補助1997元,自己承擔的費用不到2000塊錢。

去年10月,國家醫保局設立“免陪照護服務”的價格項目,此后各地陸續出臺指導價。
在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無陪護病房”,一對一服務每天200元;一對二服務每天150元;一對三服務每天130元。在當地,如果患者家屬自己請護工,提供一對一服務的價格普遍在每天260元至350元。
為了減輕患者負擔,廈門將“無陪護”病房的服務費用,打包納入整體護理按床日收費,并納入醫保報銷。根據患者的自理能力,收費標準分為每天100元、160元、230元三檔,患者自付30%,其余70%由醫保基金支付。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岳:好鋼一定用在刀刃上,經常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它突出顯示出護理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拿出一部分醫保資金用在提升護理質量方面,我覺得就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