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揚州中遠海運重工建造的國內首制16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在上海長興島交付。這是國內船廠交付的第一艘大型甲醇雙燃料箱船,為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之所以說是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國方案”,是因為這艘新船除了可以使用傳統燃油驅動,還可以加注綠色甲醇,單船每年可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隨著國外越來越多脫碳法案和減碳目標的相繼出臺,大型船公司也開始加速投資更環保的船舶和技術,探索使用更多低碳燃料。不過目前使用哪種替代燃料是最佳選擇尚未有定論。
巨頭押注甲醇燃料船
此次交付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最大裝箱量達16136標箱,配備了11000立方米超大甲醇儲存艙,搭載中國船舶集團WinGD自主研制國產首臺套甲醇雙燃料主機、甲醇雙燃料船用鍋爐,以及國內首次應用于集裝箱船的甲醇發電機組,雙燃料系統可根據航線需求自由切換燃料模式。
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目前公司還有16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除了已交付的16000TEU新船,還在建造14000TEU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
據記者了解,在綠色燃料的選擇上,航運巨頭馬士基已經接收了多條甲醇燃料驅動的新船,并認為綠色甲醇是未來最有可能量產的燃料,但目前,綠色甲醇的價格相比傳統燃油還是貴了不少。
“目前制約甲醇燃料船大規模投用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綠色甲醇的價格是船用柴油的兩倍,這主要由于綠色甲醇的產量還比較有限,不能完全滿足現有已下水的甲醇燃料船的需要,”揚州中遠海運重工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蔣玉生告訴記者,另一個制約因素則是甲醇燃料的儲存要求高,需要超低溫,超高壓的技術保障。
為了緩解甲醇燃料的供應難題,中遠海運集團甚至親自“下場”擴產。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吉電股份(000875.SZ)、上港集團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了成立上海吉遠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作協議,計劃合資投資生產綠色甲醇。
就在今天,吉電股份發布最新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吉遠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吉遠(四平)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梨樹綠色甲醇創新示范項目,總投資49.2億元,建設工期預計27個月,投資回收期為13.86年。
誰是最佳替代燃料
顯然,甲醇燃料船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也要先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加快可替代燃料的探索,在航運業已經是大勢所趨。
今年1月1日,《歐盟海運燃料條例》正式實施,規定船舶年平均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要逐年降低,目標從2025年的2%降低到2050年80%,5000總噸以上??繗W盟港口的所有船舶均適用于該規定。
而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確定的新目標,在2040年航運業每單位運輸活動的平均碳排放量需要降到80%,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大航運公司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
“近年來船東持續對替代燃料進行的投資,2024年所有新簽訂單中,就有超過50%的比例在交付時會使用不同類型的替代燃料,”克拉克森研究數據部高級經理陳石佳說,其中LNG燃料最受歡迎,其次是甲醇。
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科技創新部副總經理倪志鋒也介紹,目前可替代燃料主要有生物燃料、LNG、甲醇、氨和氫。由于對現有船來說不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初始投資很低,生物燃料和LNG這兩年來更受青睞,不過生物燃料的價格比傳統的化石燃料要高150美金。
DNV高級副總裁黃今則預計,2050年航運業的燃料組合中,60%左右將會是碳中和燃料,40%是傳統燃料,而在碳中和燃料中,占據三個主要位置的將會是甲醇、氨以及生物燃料?!艾F在對甲醇和氨來說最大的挑戰還是供應和成本,以及安全因素,對于生物燃料則還要與其他行業競爭,比如航空業?!?/p>
全球最大獨立集裝箱船公司Seaspan董事長陳兵在中遠??厝蚬満献骰锇榇髸现赋?,航運綠色脫碳也會經歷一個由未知到明確、由分散到集中、由紛繁到有序的發展過程,未來只有一種新能源可以勝出,因為主流船公司的最終選擇,全球的主流港口最終只能有一種能源提供規范的加注體系?!叭绻袠I在政府的監管指導下可以指明路徑和執行,那么我們就可以形成規模,確定需求,吸引投資,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