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稅改正將全球經貿調入激烈震動模式。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使之正式成為法律。這一包括降低稅收、降減開支、增加軍費、增加赤字等內容的“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影響并不止于其國內,還將給全球帶來連鎖反應,受到各國高度重視。
特朗普執政以來,在國內外同步翻起巨浪。“大而美”法案意味著美國再次擁抱“小政府”理念,減稅、去監管,及對社保醫保福利增加工作時長要求等,這些舉措不僅降低了美國經濟社會運行成本,提高其運行效率,而且將再次為美國經濟注入奮進者基因,進而提高美國國內邊際勞動生產率,抬高美國經濟的增長中樞。
事實上,安內工作基本成型后,特朗普政府增加關稅,不僅為其財政開源增收提供現實可行性,而且貿易沖突保持高度強烈狀態,會加速推動美國進入資本支出周期,即高關稅會改變跨國公司在貿易與投資方面的相對價格,致使到美國市場投資產生的邊際收益,逐漸高于高關稅給跨境貿易帶來的邊際成本,從經濟可行性上使跨國公司愿意將智能制造布局美國市場。
這意味著高關稅和高強度貿易沖突持續時間越長,會越加速美國資本支出周期建設。這將激勵美國政府更愿意承受、并拉長與貿易伙伴的沖突。從4月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以來,美國政府的數據支持這一判斷,即這段時間美國出現了通脹穩中有降的趨勢,新增關稅也出現了增長,盡管謹慎的市場研究者認為,關稅帶來的通脹效應存在時滯,未來通脹可能加速回歸。
當前人們不得不接受,美國政府對內減稅、去監管等打造的“小政府”環境,對外主動尋求貿易沖突等,正在改變全球經貿體系的相對價格,及其相關性甚至因果關系。各國必須要走出特朗普政府著意營造的應激反應模式,即目前不少國家面對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主要還處于應急反應中,如準備反制也好,積極談判也罷,在博弈策略上部分喪失了制定選擇菜單的權利,其談判策略陷入了如何降低貿易沖突損失的具象博弈,變成了貿易沖突改變雙邊或多邊貿易相對價格變化的損失承擔者。
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需未雨綢繆,不僅要應對美國發出的貿易沖突,避免陷入單一沖突回應陷阱,而且需針對美國政府對內對外進行的戰略布局,進行全方位應對策略準備,爭取在對美博弈中擁有一定的戰略主動權。
為了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國內改革提速,如最近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等,這從供需兩側推動市場出清,提煉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落后產能基于市場化原則的有序退出,各行各業市場化改革的加速推進,“五統一、一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系統性改變中國經濟社會變遷的相對價格,重塑重構中國經濟的擴張性制度框架。有限政府、有效市場若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得到有效匹配,將在制度結構上提高中國經濟社會活動的上限空間,讓富有競爭力的中國企業抬升中國邊際勞動生產率,以從容的姿態和自信,應對任何外部沖擊。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美國“大而美”法案,一石擊浪地改變了美國國內的經濟社會秩序,而且對外又通過國別貿易和國際競爭,改變著各國在國際經貿中的相對價格和相對力量變化;面對這種復雜多元的挑戰,中國的應對之策是重構中國特質的有限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匹配關系,釋放國內的經濟社會活力,用簡政放權、輕稅薄賦和伐毛洗髓的市場化改革重構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二曲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