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遠郊的劉女士特地打來電話,向全福街道航運路社區網格員表達謝意。原來,劉女士之前因房東以“衛生未清、電器損壞”為由拒退2000元押金而犯了難。她已搬離原住處,遠在城郊的工作生活使她難以抽身,而房東卻堅持要求她返程處理,雙方多次協商無果。無奈之下,劉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通過社區的“歷接歷辦”平臺向社區求助。
接到劉女士的訴求后,網格員第一時間響應,當天就展開了“雙線作戰”——在電話里耐心傾聽雙方訴求的同時,實地核查房屋狀況。經核實,房屋確實存在少量衛生問題和輕微電器損傷,但房東提出的賠償金額卻遠超合理范圍。
在隨后的調解現場,網格員化身“老娘舅”,既講法理又通情理,讓房東明白了合理維權的邊界;也讓劉女士理解了對方的顧慮。經過網格員的多輪協調,雙方最終達成共識:房東退還1500元押金,500元作為合理補償。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這場調解不僅化解了糾紛,更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這起糾紛的化解,正是航運路社區“居民點單、網格接單、社區辦單”閉環機制的常態實踐。今年以來,社區已通過網格化服務成功化解鄰里矛盾、物業糾紛等30余件,群眾滿意度高達98%。社區負責人表示:“網格員腳底板下有民情,心窩窩里有群眾。”下一步,社區將持續發揮網格化治理優勢,用“鐵腳板”走出民情臺賬,用“真性情”架起連心橋梁,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家門口”的溫暖與安心。(通訊員 秦雪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