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物多樣性領域,信息的披露非常重要。從理論來講,信息可以增加我們的透明度,同時降低在綠色的投融資過程中的風險,提高效率。”7月5日,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主題論壇上,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在進行圓桌討論時說。
他介紹,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側重于綠色金融領域,做理論上的研究,同時把校內有關綠色和金融、經濟多個學科資源整合到一起。在政府包括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下,該中心開展了多項技術研究。

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主題論壇圓桌討論
在生物多樣性金融領域,自然財務信息披露方面,李志青認為,中國目前通過不同的途徑開展了生物多樣性的信息披露以及生物多樣性財務的信息披露,在自然的財務信息披露幾個層面,都開展了不同的實踐。有的已經進入到立法制度的建設過程,有的處在個別試點或者探索階段。
李志青特別指出,在貴州江口縣綠色金融試點縣,就是通過梵凈山的生態賬戶建設,做了一些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披露。這個披露不是單獨獨立出來,而是融入整個綠色金融的框架下面——這是一種契合地方發展實踐和發展需要的特色做法。
他認為,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能力建設,自然披露框架整個工具和方法學,都需要做大量的產學研合作,并在更大范圍進行普及和推廣。
“創新、融合,最后要更好地協同。我有信心在未來更多的市場主體,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加入到自然財務信息披露的大行業里,更好地提高中國綠色金融透明度,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進程中。”李志青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雪雪 朱登芳
編輯 盧世容
二審 李姍
三審 岳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