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藏日喀則到陜西西安,從一名學生到真正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對于藏族青年巴桑桑珠而言,他面臨的是多年思維習慣調整和警務實戰經驗欠缺的雙重考驗。作為巴桑桑珠所在的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分局廣運潭派出所金融產業園社區警務隊中隊長惠文緒專業過硬,性格隨和,教導巴桑桑珠的重任便順理成章地落在了惠文緒身上,他們的師徒情緣便就此展開。

從西藏、江蘇到西安 成為民警的他還在不斷適應和學習
“我在江蘇上的大學,本來以為自己應該適應的挺好了,確實沒想到會這么難。”巴桑桑珠說,有些困難是非常細微的,但越是細微,其實改變起來更難。
“剛開始的第一個月我就沒有讓他和其他人出警,都是我出警帶著他。”惠文緒說,第一個月他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帶著巴桑桑珠一起開展,每件警情處理完后都會告訴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后續還需要如何跟進。
巴桑桑珠也非常用心,根據每天的工作警情和工作內容,他會分門別類地整理工作日志,查詢相關規定。漸漸地,巴桑桑珠開始對當警察有了“感覺”——不就是主持公平正義嘛,于是他便主動請纓,想試試自己出警。
“我第一次自己出警的時候,幸好師傅全程在我旁邊,要不是他‘力挽狂瀾’,我肯定被投訴了。”對于首次出警,巴桑桑珠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樓上樓下由于居住噪音引發的警情,在現場兩家都查看了解完后,巴桑桑珠認為樓上住戶已經做了桌椅板凳防護墊等降低聲音的各種努力,樓下住戶的投訴有些不近人情,于是便習慣性的“口直心快”直接告訴樓下住戶要自己多擔待忍耐,不能苛責樓上鄰居。
“當時覺得自己特別正義,但現在想想太不成熟了。”巴桑桑珠的處理方式對于樓下住戶來講顯然不能接受,一旁的惠文緒趕忙出面,從情和理兩個方面出發,告訴樓下住戶,樓上鄰居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哪些努力減少對其的聲音影響,同時也向其說明《噪聲污染防治法》具體規定,建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手機APP等測試對方生活聲音是否構成噪音。最后惠文緒表示心情不舒暢也會影響聲音的敏感度,詢問其最近是否有其他煩心事需要民警幫忙等。
“師傅的方式有理有據、有情有法,樓下住戶很快便轉變了態度,這兩家再沒有因為噪音的事情報過警。”巴桑桑珠說,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警情,但師傅處理的非常“圓潤”,讓涉事雙方都很滿意,順便還做了普法和矛盾排查,相比之下自己習慣性的“簡單直接”,這在生活中是個人風格,但作為人民警察如果這樣,既會影響公安形象,也會顯得有失公允。
自此以后,工作中的巴桑桑珠會刻意讓自己“嚴陣以待”,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言行舉止不能“任性”,“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讓巴桑桑珠很快成長起來,所有工作要求不講條件、不打折扣落實的認真負責成為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今年5月,巴桑桑珠因為率先規范執行分局推行的“雙小系統”榮獲局長表揚令。
師傅的質樸溫暖 為雪域青年筑起第二故鄉的港灣
“師傅為人謙和,經常和大家打成一片,這讓我也能夠很快與大家融為一體。”巴桑桑珠說,警組融洽的工作氛圍讓他感受到的是家的溫暖。
“我一直不吃海鮮也不太習慣那個味道,師傅會細致到提前叮囑同事跟我在一起時盡量不要吃海鮮類的食品”,巴桑桑珠說,由于他少數民族離家遠自己在西安住的關系,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師傅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還時常會跟他的父母通電話溝通近況。
“我的第一次出警、調解矛盾、受案辦案都是師傅帶著我,一直到現在,師傅還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心我,他不僅是師傅,更是我在陜西的好大哥。”巴桑桑珠說。
2024年,巴桑桑珠的老家日喀則受地震影響大面積受損,惠文緒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徒弟的父母聯系了解情況,并及時向所支部匯報,為巴桑桑珠申請假期,調整警組排班工作,讓巴桑桑珠可以心無掛礙地回去料理家務。
“今年初巴桑的叔叔從西藏來西安辦事,我們一起吃了飯,晚上帶著他叔叔在浐灞轉了轉,讓巴桑的親人看看他工作的地方和環境,也更放心些。”老家就是陜西的惠文緒,特別理解巴桑桑珠獨自在外時,家人對他的牽掛,所以總是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讓他在西安同樣感受到家的溫暖,也讓遠在西藏的親人放心。
如今的巴桑桑珠在師傅的教導下,在戰友的配合中,已經逐漸成為警組的中堅力量。惠文緒用陜西漢子的質樸溫暖,為雪域青年筑起第二故鄉的港灣;巴桑桑珠則以藏族兒女的堅韌熱忱,讓警徽在民族團結的土壤中扎根更深。這對跨越地域與民族的師徒,用“傳幫帶”在警營里書寫的別樣溫情,讓“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化作照亮萬家燈火的永恒暖陽。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于震 通訊員 馬莉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