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多地遭遇罕見高溫。
據“武漢發布”公眾號消息,7月5日下午,湖北武漢市江漢區73歲的王先生因連續高溫天氣僅靠電風扇降溫而中暑昏迷,送醫后確診為熱射病。另據溫州晚報消息,一名卡車司機因車內高溫導致體溫飆升超過41℃,昏迷不醒,被緊急送醫搶救,醫生診斷為熱射病。
關于熱射病的相關話題#熱射病的前兆#也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問 題:什么是熱射病?如何預防與急救?
AI答:
與熱相關的疾病,從輕到重分為:中暑、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射病。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類型,即重癥中暑,死亡率高達50%,50歲以上患者可高達80%,即使救治成功也可能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熱射病的核心特征是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衡,導致核心溫度迅速超過40℃,并伴隨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癥狀還包括頭痛、惡心、皮膚發紅、皮溫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痙攣或無力等。
熱射病并不僅限于高溫環境,而是當運動產熱>散熱時,就有發生熱射病的風險。在身體出現“燙、晃、昏、亂”這4個信號時,表明很可能要出現熱射病了,應該迅速采取措施。以下是熱射病急救六步法:
轉移環境:立即將中暑者移至陰涼通風處(樹蔭/空調房),讓其以最快速度脫離熱源;
脫凈衣物:將中暑者衣服、褲子全部脫下,去除一切保溫措施;
體表降溫:用冰袋(包裹紗布)冷敷額頭、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
聯系醫療:在施救同時,其他人可就近向醫療機構和衛勤人員求助,尋求后續治療;
喂食液體:若中暑者清醒,每小時補充500-1000ml含鈉、鉀的低溫飲品;
防止窒息:若出現嘔吐/抽搐,立即側臥并清理口鼻,防止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降低熱射病病死率的關鍵在于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避免高溫(高濕)及不通風的環境、減少和避免中暑發生的危險因素、保證充分的休息時間、避免脫水。
(部分文字及圖片由AI生成)
統籌 晏海艷 胡銳
編輯 劉詩雅 王帥
實習生詹鳳蘭
二審 楊韜
三審 覃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