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可 通訊員 趙芳
近期,山東省消費者協會聯合山東省銀行業協會發布防范“五大領域”消費風險提示,旨在增強廣大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其識別和抵御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建行菏澤曹縣東城支行積極響應號召,深入開展宣傳活動,為消費者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聚焦五大領域,做好精準宣傳
宣傳過程中,工作人員向消費者詳細介紹非法金融活動在不同領域的常見陷阱:
民間投資中介領域:部分未經批準的理財公司、投資平臺,以“新能源”“區塊鏈”“虛擬貨幣”等熱門概念為噱頭,虛構投資項目、設立資金池進行自融,或通過P2P平臺違規放貸后“跑路”。
養老領域:不法分子利用老年消費群體信息不對稱、風險意識較弱的特點,以“養老理財”“養老公寓會員”“以房養老”等名義,承諾高額返利或優先入住權益,實則挪用資金或卷款潛逃。
涉農領域:非法金融活動常以“農業合作社”“生態種植”“扶貧項目”等名義出現,利用農民金融知識薄弱和致富心切的心理,通過承諾高息回報、誘導投資入股或推廣“助農理財”傳銷等方式實施詐騙。
市場零售領域:部分商家以“預付卡消費返利”“購物全返”“消費增值”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誘導大額充值優惠辦卡后突然關門跑路,或要求“發展下線”形成傳銷。
文旅領域:部分不法分子借助“旅游地產”“分時度假”“影視眾籌”“文化數字貨幣”等概念包裝非法集資項目,承諾高額分紅卻無實際運營,藝術品、收藏品詐騙則通過虛假拍賣、文玩代售等方式騙取投資款。

掌握防范要訣,構建保護屏障
為幫助消費者有效防范風險,工作人員著重宣傳四大防范要訣:
堅守理性底線:對“高額返利”堅決說“不”。任何投資都需承擔風險,“保本高收益”違背金融規律,必然是陷阱。提醒消費者謹慎對待預付式消費,辦理預付卡前,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商家經營狀況,選擇信譽良好的正規商家,避免大額充值,建議小額嘗試、按需消費,并妥善保存消費憑證。
認準“持牌經營”:規范選擇金融服務機構。辦理存款、理財、信貸、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業務時,務必選擇持有金融監管部門頒發許可證的正規機構,可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官方網站查詢機構資質,切勿輕信“無抵押、低利息、秒到賬”的虛假宣傳,遠離非法借貸渠道。
筑牢信息安全網:守護個人金融“生命線”。嚴控信息泄露風險,不隨意在不明網站、APP上填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妥善保管金融賬戶密碼,不將身份證、銀行卡轉借他人使用,警惕“花式”信息竊取,對可疑電話、短信、郵件保持警惕。
強化證據意識:依法理性維權。一旦發現疑似非法金融活動,立即停止交易,保存好完整的證據材料。若已遭受損失,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可向相關的監管部門投訴舉報,也可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宣傳方式多樣,力求全面覆蓋
該支行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在營業網點廳堂內,擺放宣傳折頁,利用LED屏滾動播放風險提示信息,設置咨詢臺,由工作人員為前來辦理業務的消費者進行講解。同時,組織工作人員深入社區、企業、農村等地,開展專題宣講和現場宣傳活動,結合真實案例,向消費者普及金融知識和風險防范技巧。此外,充分利用線上渠道,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銀行APP等平臺發布相關宣傳內容,擴大宣傳覆蓋面。
通過本次宣傳活動,該支行希望提高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幫助他們識別和抵御非法金融活動,守護好自身財產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該支行將持續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為營造安全、健康的金融消費環境貢獻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