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DR5內存普及之勢不斷推進,許多行業級用戶與硬件DIY玩家也終于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苦澀時刻:在2025年,國際三大主要內存制造商均計劃停止DDR4內存生產,將研發生產資源轉向DDR5、HBM等高端產品。
存儲領域的主要上游制造商均表示將在2025年內停止接受訂單,2025年末至2026年第一季度結束最后的DDR4出貨。
受此影響,CFM閃存市場網顯示DRAM價格指數自5月起呈現大幅上漲,其中主要是供應端DDR4漲價快速推動行業、渠道DDR4內存條成本,部分同等容量DDR4與DDR5內存價格幾乎實現倒掛。
另一方面,從年初開始的NAND顆粒漲價趨勢也在持續,但CFM閃存市場網NAND價格指數上漲在3月后相對平緩,這種情況也與DRAM一樣,延續至以內存條和M.2固態硬盤為主的消費市場端。
這里我們借助比價網站,任意挑選了四款內存套裝與兩款固態硬盤,查看它們在京東自營平臺近6個月的價格變化:
某DDR5內存套裝
某DDR5內存套裝
某DDR5內存套裝
某DDR4內存套裝
可以看出,消費級DDR5內存產品的漲價過程相對漸進,從2月開始已有端倪,且整體漲幅在30%-50%之間。而我們隨意抽取的這款消費級DDR4內存套裝,漲價幅度則更加顯著,自DIY硬件整體邁入DDR5時代以來平穩保持的330元上下價位,在6月后幾乎“旱地拔蔥”式上漲為500元甚至更高。
某中端PCIe 4.0 2TB固態硬盤
某高端PCIe 4.0 2TB固態硬盤
而在NVMe M.2固態硬盤這邊,市售產品的漲價趨勢同樣相對平緩,并且能夠正常參與到一些電商促銷節點中。這也是因為早在2024年末固態硬盤市場價格就已經發生過巨變,消費者告別“千元4TB”的狂歡,進入了PCIe 4.0末期與更多PCIe 5.0產品登場的新老交替時代。
總體來看,包括DDR4產品進入停產前夜等等的綜合因素,導致行業與市場正在加速升級進入DDR5時代。對于個人消費者與DIY玩家來說,DDR4內存價格上漲乃至逐漸退市,同樣會讓更多人不得不選用DDR5內存與相適配的裝機方案,疊加固態硬盤價格緩慢上升的趨勢,購買存儲類產品在DIY裝機總預算中的占比無疑將進一步提升。
那么,在現實的預算壓力下,我們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容量與性能恰到好處的內存產品呢?筆者在這里提供幾條簡單思路。
在游戲領域,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游戲都對內存容量沒有特別嚴苛的要求,但內存頻率、時序等參數,以及Intel、AMD不同平臺,會分別對實際的游戲性能產生影響。
因此推薦使用雙條DDR5組成容量為32GB起步,頻率通過XMP或EXPO技術達到6000MT/s及以上,同時時序越低越好的內存。此外,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對產品馬甲外觀、RGB燈效等進行選擇。
如果你的PC裝備是預裝了單條16GB內存的游戲本,筆者也推薦你添加一條同型號內存組成32GB。但無需糾結內存頻率、時序等問題,使用默認的JEDEC參數運行即可,因為移動平臺處理器與主板天生具備供電、散熱等更多局限,追求內存超頻或壓低時序更容易導致不穩定。
生產力領域以視頻剪輯為例,如果你在剪輯、后期工作中需要處理大量高品質素材,則應該選用更大容量的DDR5內存套裝,對于頻率、時序的要求等則不像游戲應用那樣極致。這是因為確保生產力工作的穩定性需求,大于少量頻率增長帶來的性能提升需求。
此外,擁有超大容量內存也對你的平臺素質提出很高要求:CPU體質與主板布線設計需要能夠支撐四插槽插滿內存時的信號完整性。
不過近期在新一代3GB M-die顆粒加持下,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單條內存容量高達48GB的新品,雙內存套裝即可提供96GB容量,如果插滿四條則能夠再次翻倍達到192GB的容量,對更高階的生產力需求也能提供充分支持。
小結
在2025年中,存儲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我們可感的改變。DDR4內存停產的趨勢加速了DDR5的普及進程,在固態硬盤領域新一代更加成熟的PCIe 5.0產品也正走入消費者視野,解決“有平臺但沒有對應產品”的問題。
不過價格終究是廣大消費者關心的重點因素之一,深受上游影響而推動的存儲產品換代潮流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它們的定價水平,尤其在2024-2025年間,DIY玩家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價格上的落差,因此更多作出保守判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