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1日消息,據央視報道,6月以來,天氣持續炎熱,連在中國最北端,東北居民都排隊安裝空調了。
隨著我國各地高溫天氣的持續,一些網友質疑氣溫預報存在“人工壓數值”的現象,例如明明40攝氏度的天卻預報38攝氏度。
對此,央視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
據朱定真介紹:“預報員預測得準不準,也是要評分的,預報38攝氏度,實際氣溫超過40攝氏度,是不得分的,我們作為預報員,一定要報得越來越準。”
但是為什么跟大家的感覺不一樣?
因為氣象人的觀測環境和人在室外的環境是不一樣的。
朱定真表示,天氣預報發布氣溫是近地層大氣環境的溫度,測量標準是百葉箱離地1.5米、不受太陽光直射、通風環境下的溫度。
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的規范標準,全球要用同樣的標準化尺度去測量氣溫才能進行對比。
而大家感受到的是體感溫度,受到氣壓、風力、濕度等多重影響。
他還表示,未來我們的預報會越來越向人們的需求傾斜。
比如體感溫度,不再是簡單告訴大家多少度,還要包含38攝氏度和39攝氏度有什么差異,哪些領域會受到影響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