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發送給墨西哥總統辛鮑姆的信函中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從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30%關稅。此前,特朗普于10日稱,將自8月1日起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35%關稅。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墨西哥在遏制北美地區毒品走私方面成效不足。在此前致加拿大政府的信函中,特朗普同樣批評加方在芬太尼管控問題上行動不力。此外,特朗普還警告兩國不要對此次加稅進行報復、鼓勵對方企業遷入美國、如對方積極配合可能對稅率進行調整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牛海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特朗普此次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措施以芬太尼管控問題為主要由頭。不過,他表示,此次加征關稅措施應當不影響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規則的產品,因此實際影響范圍相對有限。
威脅與訴求
截至7月12日,特朗普已向24個國家及歐盟發出信函,相較于4月宣布的稅率,此次被上調稅率的經濟體為少數。
目前日本、馬來西亞和文萊的稅率上升1個百分點,歐盟和加拿大上升10個百分點,墨西哥則上調5個百分點,巴西則增加了40個百分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國際政治風險分析師劉江韻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特朗普對加拿大加稅可能出于兩方面原因。其一,6月底,加拿大政府在特朗普威脅停止談判的壓力下迅速取消原定對美征收的數字服務稅,此舉讓特朗普認為施壓策略奏效,因而趁勢提高關稅,迫使加方進一步讓步。其二,這表明加美貿易談判已進入“深水區”,雙方在乳制品、鋼鋁關稅等核心議題上陷入僵局,特朗普試圖通過提高關稅來制造新談判籌碼。
在墨西哥方面,自6月以來,美墨關系持續波動。美國邊境巡邏隊加大了對移民的抓捕力度,同時因墨西哥螺旋蠅蛆病問題,美方關閉邊境以防止牲畜輸入。此外,美國總檢察長邦迪(Pam Bondi)將墨西哥稱為“對手”,而美國財政部則對三家涉嫌協助芬太尼走私的墨西哥金融公司實施財政制裁。特朗普在信中威脅,若墨西哥未能有力打擊毒品卡特爾,將施加新的關稅。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美方雖然推出所謂“對等關稅”,但一直對美墨加協定中的產品給予豁免。
牛海彬也對特朗普政府的加稅范圍持謹慎態度。他解釋稱:“美墨加協定是受法律保護的條約性質文件。特朗普的行政令通常不會直接違反此類條約。若違反,可能需國會啟動修法或立法程序。因此,盡管行政部門宣布了國家經濟緊急狀態,但對此類條約性文件通常較為尊重。”
根據美國彼得森經濟研究所(PIIE)的數據,當前,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大多享受USMCA框架下的免稅待遇,或平均關稅率低于1%。工業品方面,美國每年從這兩個鄰國進口超過1000億美元機械、電子產品、電氣設備、汽車及零部件、木材、運輸設備和燃料(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品則包括加工食品(如啤酒、薯片)、水果和蔬菜(如芒果、鱷梨、西紅柿)、肉類、玩具、服裝和鞋類。
PIIE的報告稱,若特朗普對加墨兩國施加全面關稅,2023年,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占GDP的3.3%,關稅將直接推高價格水平0.8%,加上國內企業提價的間接影響(約0.4%),總價格上漲可能達1.2%。“對特朗普而言,政治問題不在于整體價格的小幅上漲,而在于某些高知名度商品(如某些地區的汽油、特定汽車品牌、鱷梨和西紅柿)的價格激增,可能引發公眾不滿。”報告表示。
在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信函中,特朗普除指責兩國對芬太尼管控不力外,還聲稱加墨兩國的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及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他同時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企業可通過在美國本土生產來規避這些關稅。
牛海彬舉例稱:“盡管北美汽車一體化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但通過提高關稅,美國可能意圖提升汽車零部件的原產地要求比例。這將有利于提高美國本土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
但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帕萊什(Nico Pales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表明關稅政策能有效推動再工業化。他表示,一方面,制造商作為潛在投資主體,普遍對銷售前景持悲觀態度,因此不太可能大規模擴建產能。另一方面,近年來的工廠建設熱潮主要得益于拜登政府時期的《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而特朗普政府削減了相關補貼,僅靠關稅難以支撐廣泛的制造業復興。
加墨會有報復性關稅嗎
在致兩國政府的信函中,特朗普明確警告稱,若加墨兩國對美國出口采取報復措施,美方將實施反制。
對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加拿大總理卡尼發文稱:“在當前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加拿大政府始終堅定地捍衛我國工人和企業的利益。在重新修訂的8月1日最后期限前,我們將繼續這樣做。”他還表示,“加拿大在遏制北美芬太尼泛濫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墨西哥經濟部和外交部在12日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稱特朗普的關稅措施為“不公平交易”。但聲明也表示,墨方代表團已在周五(11日)與美國官員會面,建立了一個工作組,解決“兩國關系中的主要問題”。辛鮑姆對談判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她稱,有信心與美國達成協議,并爭取更有利的合作條件。她還稱,墨方清楚合作的邊界,涉及國家主權原則的事項不在談判范疇之列。
牛海彬分析稱,加墨兩國(尤其是加拿大)若在農產品和能源領域實施關稅報復,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但從兩國當前表態來看,加墨兩國更傾向于采取“自證清白”的策略,即通過向特朗普政府展示其在芬太尼管控方面的進展和努力,以換取較低的關稅稅率。
牛海彬表示:“目前距離8月1日還有一些時間,目前加墨兩國展現的更多是尋求妥協談判的姿態。因此,在8月1日之前,隨著談判進展,大概率將維持現有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可能性不大。”
牛海彬補充稱,雖然加拿大被加征的稅率比墨西哥高出5%,但相對于巴西等國仍屬較輕。盡管加拿大肯定不滿意現狀,但加墨兩國目前均不傾向于采取貿易報復手段,原因在于其對美國市場依賴度很高。
例如,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數據,2024年,加拿大出口商品的四分之三以上銷往美國,而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占其總進口量的近一半。加拿大是美國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也是美國進口的第三大來源國。美國農業農村部數據也顯示,美國是墨西哥最大的農業貿易伙伴,購買了墨西哥約92%的出口產品,并供應了該國該類別進口產品約74%。
“更重要的是,在美墨加協定框架內、滿足協定要求的產品貿易不受影響,高關稅的實際影響范圍有限。如果加墨能加強在協定框架內的合規性,其貿易空間仍然較大。”牛海彬說。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