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以“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為主題的文化工作坊在黔東南州凱里市舉行。作為2025年“藝海流金·多彩貴州”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動的子活動,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吳雪君分享了香港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經驗,并特別提到了與貴州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于保護和傳承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2018年起,特區政府撥款給文化事務署,加強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2019年,非遺制作計劃推出,該計劃包括社區主導項目和伙伴合作項目兩大類,旨在鼓勵社區團體和人士參與非遺的保護和推廣,同時邀請機構和人士與非遺辦合作推行指定項目。”吳雪君說,截至目前,文化事務署已制作超過180個計劃,資助項目類型涵蓋教育推廣活動、公眾節目、傳承培訓課程等多個方面。
在傳承培訓方面,吳雪君詳細介紹了兩個培訓計劃。一是文化事務署與香港長衫協會合辦的香港長衫制作技藝傳承培訓計劃,該計劃為期兩年,旨在培養下一代非遺工作者,提升他們的技藝造詣;二是為期兩年的技藝培訓課程,作為一項深造課程,學員需自行構思、設計和完成畢業作品,以期學以致用,傳承造作技藝。

吳雪君還分享了香港在非遺創新方面的嘗試。例如,在非遺月中,香港非遺中心舉行的非遺圖騰日活動,向公眾展示了非遺的創意演藝。非遺時裝秀則將傳統中式長衫制作技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展示了香港東西長衫制作技藝的創新成果。此外,不少非遺項目還與香港時裝品牌合作,讓香港的非遺元素以嶄新的方式呈現,為時裝愛好者帶來了一系列新態長衫。
“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經過不斷的推動,不但可以傳承給下一代,也能為傳承工作者制造很多創新作品的機會。”吳雪君提到一位年輕藝術家通過非遺教育計劃學習傳統竹燈籠制作工藝,并以傳統技藝創作具有風情和東方美學的當代藝術的案例,強調非遺傳承與創新的發展密不可分。

發言中,吳雪君也表達了對和貴州不同地方進行文化交流的期待。她表示,希望在非遺傳承的過程中,新一代不僅能成為非遺技藝的傳承者,還可以成為傳統與當代對話的橋梁,既用嚴謹的態度守護文化,又以創意開拓藝術的邊界。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支持。作為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界凝聚友情、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藝海流金”活動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15屆,成為促進港澳文旅界深入了解祖國各地文化特色與旅游資源,推動區域文旅合作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典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陳江南
編輯/吳蔚
二審/姚曼
三審/陳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